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2020-05-14 19:29: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09地质构造图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1B  2B

【解析】

1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2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2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1.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3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6—7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读等(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4—5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4.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一沉积一断层 B.沉积一断层一褶皱

C.沉积一褶皱一断层 D.断层一褶皱一沉积

5.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 B C D

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6.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该河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8.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

9.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10.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变成丙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0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9地质构造图题


答案】1.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答案】2.A  3.A 


【解析】


2. 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3.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答案】4.C  5.B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的知识。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4.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选C正确。


5.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没有岩浆活动现象。选B正确。


【答案】6.B  7.D


【解析】6.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一丁四条河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优秀干部槽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A、C、D错误。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正确。


7.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D对。图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B错。向斜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C错。


【答案】8.C  9.C  10.A


【解析】8.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图例,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浅海,C对。浩瀚沙漠、冷湿沼泽、长寒苔原环境下,不能沉积形成石灰岩,A、B、D错。


9.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层不同,有断层分布,相对两侧岩体上升,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块状山地,C对。不能体现出背斜、向斜构造,A、B错。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D错。


10.根据图例,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都是沉积岩,A对。丙是侵入岩,丁是喷出岩,生成的地质环境不同,B错。丙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丁不是,C错。乙受热变成变质岩,不能形成花岗岩,D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