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5.阿塔卡玛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6.阿塔卡马沙漠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陆地生态环境优美,吸引大量鸟类筑巢繁殖B.鸟类迁徙必经之路,天气稳定吸引鸟类集聚
C.沿岸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吸引鸟类集聚D.为农业生产,该地居民收集了大量的鸟粪当肥料
7.在智利建立天文观测点具有的优势是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
下图所示太平洋沿岸某国自然灾害频发,农矿产品丰富。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为鱼类的天敌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场所。我国是该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国,主要出口鱼粉、芦笋、铜、石油等产品。回答8—9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8.该国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
A.气候干旱,风沙灾害多
9.从运费角度考虑,该国山区开采的矿产采用水路运输至港口最可能的时间是
A.6—8月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10—12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火山喷发作用强烈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11.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形
12.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利于扩大就业
读南美地区局部图,回答13—14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3.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A.B. C. D.
14.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马孙平原面积大,地势低平,水热充足,是巴西主要的农业区
B.巴西是世界上咖啡、可可、大豆、蔗糖、小麦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国
C.巴西的钢铁、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等工业均居南美洲首位
D.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试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自然原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3)分析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植被茂盛、土壤贫瘠的原因。
(4)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近年来,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量急剧增加,中国逐渐成为巴西最重要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对巴西农产品出口也有显著的增长,中国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多为土地密集型产品,而巴西的需求则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恰好表明中巴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下图分别示意巴西位置图和1995—2010年巴西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占其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量的份额(%)。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简述巴西出口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特点。
(2)简析巴西发展农产品贸易的有利条件。
(3)判断巴西农产品运送到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4)简析巴西农产品贸易量扩大对本国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9巧解南美洲及巴西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答案】1.C
【解析】1.该剖面穿过的地形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A错误;甲地所在区域为巴西沿海,这里盛行东南信风,为向岸风,渔业资源不丰富,B错误;根据加勒比海和里约热内卢的相对位置可知,该剖面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C正确;乙地所在国为巴西,甲地大陆沿岸位于热带,一派雨林风光,油橄榄为地中海气候下的优势物种,D错误。故选C。
2.读图分析可知,该大洲被赤道穿过,北部为加勒比海,南部有城市里约热内卢,说明该大洲为南美洲,甲地为该大洲东部的大西洋,乙为被赤道穿过的亚马孙平原,乙所在国为巴西。该国热带雨林被大量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巴西人种复杂,以白种人为主;巴西高原草原面积广,近些年巴西畜牧业发展较快,牛肉大量出口;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选C。
【答案】3.B
【解析】3、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南部,图中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流域面积东部大、西部小,A错误;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B正确;在40°S以南地区,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大、西部小,C错误;东侧、西侧主要为外流河,D错误。故选B。
4.图中西海岸地区,受山脉阻挡,沿岸地域空间狭小,不利于西风伸入,海洋性气候面积小,A错误;交通建设受地形限制,横跨山脉的交通线少,B错误;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边界,地热资源丰富,地质灾害频发,C正确;沿岸洋流流经地区多冷水鱼类,渔业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C。
【答案】5.D
【解析】5.阿塔卡玛沙漠极度干旱,说明降水很少,原因是: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错;受沿岸寒流影响,多雾少雨,对;人类活动不是气候干旱的主要因素,错。故选D。
6.阿塔卡马沙漠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沿岸秘鲁寒流经过,是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吸引鸟类集聚,C对。沿岸陆地以沙漠为主,生态环境恶劣,A错;鸟类迁徙必经之路,食物稳定吸引鸟类集聚,B错;沙漠气候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不需要大量肥料,D错。故选C。
7.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附近地区人口稀少,大气污染少;气候干旱,晴天多,无云层阻挡,正确;地处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与国内观测构成时域互补性,正确;纬度低,观测天空范围广,错误。故选A。
【答案】8.C
【解析】8.读图,结合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国家为秘鲁。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气候干旱,但是位于背风地带,风沙灾害不大,A错;寒流经过,多海雾,但是海雾不属于自然灾害,B错;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C对;西北太平洋海域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叫台风,该地位于南太平洋地区,D错。故选C。
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河流汛期主要在所在半球的夏季,夏季河流流量大,运输能力强,运费较低。故选C。
【答案】10.D
【解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铜矿资源丰富,但是岩浆侵入接近地表,使得铜矿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故选D。
1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南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与南部相比北部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故选B。
12、铜矿石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国出口铜矿石,不利于扩大就业,但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故选C。
【答案】13.C
【解析】1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规模开发热带雨林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当地降水丰沛,因此说法错误。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大气成分,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大规模开发热带雨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故选C。
14.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有少量的迁移农业分布,不是巴西主要的农业区;巴西出口的农产品为咖啡、可可、大豆、蔗糖、烟草、玉米等,但没有小麦;巴西石油资源缺乏。故选D。
15.【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容易散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3)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
(4)水质变化: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
产生原因: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带来的石油污染;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而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所以形成热的特点。
(2)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控制,多对流雨,降水充沛;冬半年,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该地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
(3)植被茂盛主要在于当地高温多雨、水热充足的气候条件。土壤贫瘠,主要在于: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
(4)本题主要考查湖水水质变差的表现以及影响。马拉开波湖拓宽、挖深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湖水变咸。湖区周边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油井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污、炼油工业排放污水、石油运输中的石油泄漏等,导致污水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水质变差,生态环境恶化。
16.【答案】(1)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一直较为单一,多为土地密集型产品;植物油脂和动植物油、脂和蜡的出口份额都出现了明显下降;油籽及含油果实成为巴西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农产品,远高于其他产品;食品及活动物的出口份额在波动中均有所回落。
(2)土地资源丰富,水热等气候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农产品比较优势明显;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等。
(3)海运。巴西到中国距离远,水运运量大,运费低,油籽及含油果实等农产品保质期较长,不易变质,适合海运等。
(4)促进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
【解析】(1)结合巴西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占其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量的份额(%)图来回答,主要考查考生描述事物的能力。从图中直接可看出主要农产品较少,说明结构单一;还可读出某类农产品比重的变化,如植物油脂和动植物油、脂和蜡的出口份额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等,结合图描述出来即可。
(2)农业贸易发展条件可从农产品生产的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来回答。
(3)结合我国和巴西的位置可知两国相距较远,运输的农产品主要是油籽及含油果实等,保质期较长,适合海运,并且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因此巴西农产品运输到我国的方式是海运。
(4)对经济的影响可从对第一、二、三产业、外汇、就业、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