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说明图1所示的时空位置
正值“芒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就实际的农事活动,该年5月25日及以前 有部分地区提前进入了“芒种”,这表明
A.天文因素是固定的而天气是变化的
B.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
C.两千多年来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D.两千多年来作物品种发生了变异
3.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相隔15°但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其影响因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公转的方向
C.地球公转的周期
D.地球公转的速度
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先行。图2(a)、图2 (b)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图2(a)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2(b)是不提倡的方案。图2(c)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据此完成4~6题
图2(a)
图2
(b)
图2(c)
4.图2(a)与图2
(b)比较,体现出专家们的设计理念是追求
A.车辆通行优先
B.舒适的小街区制
C.抑制自由步行
D.提高土地利用率
5.图2(c)中的方块状街区并不是规则的正方形,而是有四个切角的方块,其可能的用途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增加临街门店
C.防止交通拥堵
D.改善采光条件
6.图2(c) 中的“天井” 有多种环境功用,其中价值最小的是
A.绿化、休闲
B.通风散热
C.人员疏散
D.社区服务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回答7~9题。
7.该河流位于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8.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9.图中河道水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马拉若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马拉若岛属于
A.冲积岛
B.火山岛
C.大陆岛
D.珊瑚岛
11.影响马拉若岛周围一定范围内全是淡水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1)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8分)
(2)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4分)
(3)说明海南岛因候鸟经济而可能获益的产业部门。(6分)
(4)分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6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位于印迪吉尔河上游山间盆地的奥伊米亚康村最冷月月均温—50.1,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奥伊米亚康村所在盆地的底部海拔约740米,有季节性草甸,四周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针叶林分布。该村庄大约有500名居民,村庄主要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饮用水主要靠温泉,所住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
(1)分析奥伊米亚康村称为北半球“寒极村”的原因。(8分)
(2)推测奥伊米亚康村民多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的原因。(8分)
(3)说明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的原因。(6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的主要特点是自主、自愿、自助和自由。自主,就是自主选择落脚点,自主选择行走路线,自主决定景点。自愿,就是自发选择出游伙伴,相互约定,自行组合。自助,就是自行选择交通工具,驾车,搭车,乘车,拼车,自行把握具体行程。自由,就是不受旅行社固定导游点的约束,不受旅游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或改变行程计划。不再是到知名景点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吃吃饭,喝喝茶,随意安排行程,在城市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品味民风民俗,不再跟随旅行团人挤人,走马观花地参观门票高涨的景点。
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43.(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华北农牧交错带位于冀、蒙、晋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面积约1.0×l05
km2,垦殖率30%—40%,区域人口近800万。华北农牧交错带贫乏而脆弱的生境(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资源,在长期的垦草农作、牧场超载之下,土地呈现沙化、碱化与贫瘠化的“三化”演替。农牧低产不稳,土地起尘扬沙。区域资源环境的退化,直接威胁着京津及华北农区的生态与经济安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恢复华北农牧业交错带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
说明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功能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
高三年级校模试题(地理)参考答案
1—5:CBDBC
6—11:DBDAA
C
36题:(1)海南岛位于200N以南,冬季气温(持续)较高;
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
四面环海,空气湿润;
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2)东方市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空气干燥;
东方市生态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
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
(3)获益产业部门:房地产;(冬季)老人护理;医疗保健;心理抚慰;居家保洁;餐
饮;交通;通信等。(答对一个给1分,不超过6分)
(4)夏半年候鸟老人北回,导致经济萎缩;
经济对省外(候鸟老人)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稳定;
(老人到来前,为获取高额利润)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老人回归后)因客户较少导致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
37题:
(1)奥伊米亚康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得太阳辐射少;
距离亚欧大陆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冬季寒冷;
盆地地形且南高北低,利于寒冷气流侵入堆积;
海拔较高,山地夜间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加剧低温;
积雪时间长,雪地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2)气候严寒,生长期短(无霜期短),农作物难以生长;
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物质运输困难;
附近有河流、草甸、林地,可捕鱼(猎)、放牧;
鱼、肉经风干后,保质期长,可满足冬季食用需求。
(3)奥伊米亚康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6—8月表层冻土融化、地面下沉,冬季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造成地基不稳;
6—8月气温日变化大,白天浅层冻土解冻,晚上重新结冻,造成地面不均匀。
42.游客需求层次提高;人们旅游方式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
价格过高;游客数量和出行频率增加,知名景点环境承载力有限;交通运输网络完善。
43.生态功能:防风固沙(1分);涵养水源(1分);净化江河(1分);防止水土流失等
(1分)。主要目的:尽快恢复该地区草地植被自然景观(2分);改善农牧交错带的
生态环境(2分);实现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