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高三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2

(2017-10-02 20:11: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二、综合题

21(2017·吴中期中)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问题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该地区春旱产生的原因

22(2016·兴化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材料二 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0.5

2.3

5.5

8.5

11.8

14.8

15.8

15.3

13.5

10.0

5.2

1.4

平均降水量(mm)

1.6

4.4

17.0

47.1

74.3

125.2

133.9

123.3

114.6

39.9

5.3

1.4

材料三 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的原因

23(2016·扬州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称。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下图中甲处拾玉。古代的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桑田面积较大,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材料二 下表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分配比例(%)表。

月份

1

2

3

4

5

6

比例

1.5

2.1

4.2

8.8

13.3

17.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比例

18.7

16

10.2

5

2.2

1

(1)试分析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的主要原因

(3)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

24(2017·泰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泊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1)描述图中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B【解析】

1据图中省区轮廓判断,a处于祁连山区,b湖是青海湖,为咸水湖;c湖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d省区为甘肃,简称为甘或陇。

2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对当地来说可以起保护物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但这些功能不是对河流中下游的影响,湿地可提供稳定水源才是对河流中下游的影响。

3C

4A【解析】

3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甲为四川盆地、乙为巫山,地形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降雨(雪)的分布。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使得降雨(雪)偏北;乙地附近为巫山,地势高,气温低,使得降雪偏南。

4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降雪;风向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

5C

6A【解析】试题分析:

5.该区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故排除②④;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由于谷地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较丰富;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故选项C正确。

6.湟水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跨纬度较大,花期相差较大,湟水下游谷地纬度较低,气温升高较早,所以花期早,湟水上游谷地纬度较高,气温升高晚,花期晚,所以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提前,故排除选项BC;由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大约在夏季;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

7C

8B【解析】试题分析:

7.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侧,疏勒河下游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有河水与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但都不是农产品品质好主导因素。该区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有机质的积累多,这是农产品品质好的主导因素。故选C

8.双塔灌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作物。从表中数据得知,瓜类用水定额小,单方水净产值高,单位面积净产值较高,所以今后的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故选B

考点:农业优势区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1)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2)休耕政策: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3)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基础: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常见问题:利用不足、效率不高;利用过度、生态破坏。采取的措施:利用现代工业、科技改变经营管理方式,集约化生产;停止过度利用,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规避风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改良作物品种,优质、高产、高效

3)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B

10B

11C【解析】试题分析:

9.读图,图中最高点在东北部,海拔约4200-4400米。甲地是江心洲,海拔范围3400-3600米,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相对高度在600-1000米之间,AD错。甲地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高出水面不会太多,江心洲高度会很低,所以高差取较大值,B对。C错。

10.根据经纬度,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区,不是亚热带,A错。图示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水流速度较慢,B对。高原上经济水平低,工业少,人口少,航运价值小,C错。该河最终向南注入印度洋,D错。

11.此地位于河谷中,海拔较低,积温相对较高,农作物能够成熟,所以种植业较发达,C对。该地气温低,生长期短,A错。光照丰富,是作物品质优良的条件,不是种植业发达的原因,B错。该地地广人稀,劳动力不是自然条件,D错。

考点:相对高度,河流特征,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名师点睛】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找出各点的海拔范围,计算相对高度。注意江心洲是河流泥沙堆积形成,海拔不会太高。根据经纬度定位,要求对区域分布范围掌握的较清楚。在高原地区,河谷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12B

13D【解析】试题分析:

12.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A错;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故生物种类更丰富,B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因受东南风影响,沿海降水多,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错。

13.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不是最大灾害,A错;因是丘陵地形,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会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BC错;该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但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水电站可缓解能源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选D项。

考点:武夷山周边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14B

15C【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材料,马铃薯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在华北平原6-8月是夏季,气温高,不适宜生长,错。11-次年2月,气温太低,不适宜,错。2-5月,9-11月,气温适宜,是种植最佳的时期,对,B对。

15.西南地区的地形起伏大,一作、二作马铃薯都能找到温度适宜生长的区域。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纬度、光照、土壤不是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ABD错。

考点:作物生长的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中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结合不同月份区域的气候特点,气温高低,判断适宜生长的时期。了解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的特点,地形起伏大,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便于为作物找到适宜的种植区域。关键是温度适宜生长。

16D

17A【解析】试题分析:

16.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D不合理,选D

17.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错。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错。所以A对。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8B

19C

20C【解析】结合省区轮廓及河流,判断区域位置,河流流向,分析区域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对照分析选项。干旱灾害严重,说明抵御灾害能力差。森林耗水量大,缺水地区,不适宜大力发展森林植被。

18读图,结合省区轮廓判断,图示黄河河段位于宁夏境内,黄河的干流由南向北流,A错。位于季风区内,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B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错。贺兰山不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错。

19读图,根据图例,结合等降水量线数值,图中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不是最少的,A错。图中黄河沿岸地区,有的干旱危害程度很高,B错。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干旱危害较小,C对。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干旱危害严重,说明抵御干旱能力较弱,D错。

20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C对。位于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增加水稻种植,A错。森林耗水量大,中部水资源缺乏,不适宜采取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措施,来治理土地荒漠化,B错。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能力不足,D错。

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区域轮廓特点,判断区域位置。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例判断区域灾害程度,降水量多少。干旱区治理荒漠化,适宜种草,不适宜植树造林。

21(1)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

东南部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业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

(2)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春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4)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

【解析】(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年等降水量大于400mm地区以农耕区为主,年等降水量小于400mm地区以牧区为主

(2)山西和陕西均位于黄土高原,耕地比重大,会造成植被破坏,诱发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比重大而降水不足,灌溉用水多,加剧用水紧张,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耕作区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评价。

(4)渭河平原的春旱与我国华北平原的春旱有相似之处:这个时期锋面雨带未推进到此地,降水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使得旱灾加剧。

22.(1)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高;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产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沙洲。(3分)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能力强;河谷拐弯地段风力降低,风力堆积,逐渐形成沙丘。(3分)

2)沿河流(河谷)分布。(2分)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每点2分,任答36分)。

3)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每点2分,任答48分)

4)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2分)

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每点2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区气候湿润,因此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搬运和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而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沙丘是沙洲露出水面后在风力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2)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区域聚落具有沿河流分布的特征。该地区总体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且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在此集聚而形成聚落。

3)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区被称为雪域江南是因为该地大量种植冬小麦、青稞,物产丰富。因此,本小题的实质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可结合图中信息,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加以分析。

4)从图中不难看出,318国道走向大致和等高线或河谷平行,主要原因是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减轻工程难度,且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考点:外力作用、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23.(1)和田玉形成于昆仑山的变质岩体中;矿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夏季高山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大,玉石易被搬运至较平缓的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便于人们拾玉。

2)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势平坦;水源较充足;农牧业发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

3)特点:该流域耗水主要集中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

原因:4-9月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

【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变质岩,应深埋于地下,人们能拾到和田玉,说明该地地壳上升,经风化侵蚀,和田玉出露于地表;夏季高山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玉石被河流搬运至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冰雪融化量减小,河流水位下降,玉石露出水面,因此人们可在秋季于甲处拾玉。

2)从图中看,和田位于盆地边缘的冲积扇上,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较充足;由材料可知该地农牧业发达、交通便利,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

3)从表中可看出,该流域49月耗水量大,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原因是49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聚落区位因素

【方法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问题,可采用倒推的方法来思考,玉是变质岩却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河滩上,出现在河滩上是流水的沉积作用,之前一定有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再之前一定位于地表,但玉是变质岩一般埋藏较深,因此还应有地壳的上升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然后把思考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就是完整的答案。

24.(1)分布不均;总体西南多于东北 ,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最多(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2分),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分),生物资源种类多。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2分);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1000mm等年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南多于东北,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降水量最多。A地距海较近,位于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了大量地形雨。所以A地附近降水量最多。

2)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所以作物品质优良。

3)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所以称生物物种宝库。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所以称为地质博物馆。

考点:读图描述能力,区域降水多的原因,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峡谷的科研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