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
二、综合题
21.(2017·吴中期中)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问题。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该地区春旱产生的原因。
22.(2016·兴化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二 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0.5 |
2.3 |
5.5 |
8.5 |
11.8 |
14.8 |
15.8 |
15.3 |
13.5 |
10.0 |
5.2 |
1.4 |
平均降水量(mm) |
1.6 |
4.4 |
17.0 |
47.1 |
74.3 |
125.2 |
133.9 |
123.3 |
114.6 |
39.9 |
5.3 |
1.4 |
材料三 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的原因。
23.(2016·扬州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称。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下图中甲处拾玉。古代的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桑田面积较大,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二 下表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分配比例(%)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比例 |
1.5 |
2.1 |
4.2 |
8.8 |
13.3 |
17.0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比例 |
18.7 |
16 |
10.2 |
5 |
2.2 |
1 |
(1)试分析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的主要原因。
(3)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
24.(2017·泰州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泊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 [转载]江苏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精练检测十六中国地理【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描述图中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B【解析】
1.据图中省区轮廓判断,a处于祁连山区,b湖是青海湖,为咸水湖;c湖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d省区为甘肃,简称为甘或陇。
2.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对当地来说可以起保护物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但这些功能不是对河流中下游的影响,湿地可提供稳定水源才是对河流中下游的影响。
3.C
4.A【解析】
3.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甲为四川盆地、乙为巫山,地形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降雨(雪)的分布。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使得降雨(雪)偏北;乙地附近为巫山,地势高,气温低,使得降雪偏南。
4.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降雪;风向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
5.C
6.A【解析】试题分析:
5.该区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故排除②④;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由于谷地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较丰富;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故选项C正确。
6.湟水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跨纬度较大,花期相差较大,湟水下游谷地纬度较低,气温升高较早,所以花期早,湟水上游谷地纬度较高,气温升高晚,花期晚,所以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提前,故排除选项B、C;由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大约在夏季;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
7.C
8.B【解析】试题分析:
7.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侧,疏勒河下游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有河水与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但都不是农产品品质好主导因素。该区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有机质的积累多,这是农产品品质好的主导因素。故选C。
8.双塔灌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作物。从表中数据得知,瓜类用水定额小,单方水净产值高,单位面积净产值较高,所以今后的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故选B。
考点:农业优势区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
措施 |
水资源缺乏 |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
水土流失 |
植树造林 |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
土壤肥力下降 |
休耕与轮作 |
土壤侵蚀 |
免耕 |
粮食短缺 |
基因工程 |
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1)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2)休耕政策: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3)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基础: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常见问题:利用不足、效率不高;利用过度、生态破坏。采取的措施:利用现代工业、科技改变经营管理方式,集约化生产;停止过度利用,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规避风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改良作物品种,“优质、高产、高效”。
(3)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
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B
10.B
11.C【解析】试题分析:
9.读图,图中最高点在东北部,海拔约4200-4400米。甲地是江心洲,海拔范围3400-3600米,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相对高度在600-1000米之间,A、D错。甲地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高出水面不会太多,江心洲高度会很低,所以高差取较大值,B对。C错。
10.根据经纬度,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区,不是亚热带,A错。图示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水流速度较慢,B对。高原上经济水平低,工业少,人口少,航运价值小,C错。该河最终向南注入印度洋,D错。
11.此地位于河谷中,海拔较低,积温相对较高,农作物能够成熟,所以种植业较发达,C对。该地气温低,生长期短,A错。光照丰富,是作物品质优良的条件,不是种植业发达的原因,B错。该地地广人稀,劳动力不是自然条件,D错。
考点:相对高度,河流特征,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名师点睛】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找出各点的海拔范围,计算相对高度。注意江心洲是河流泥沙堆积形成,海拔不会太高。根据经纬度定位,要求对区域分布范围掌握的较清楚。在高原地区,河谷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12.B
13.D【解析】试题分析:
12.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A错;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故生物种类更丰富,B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因受东南风影响,沿海降水多,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错。
13.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不是最大灾害,A错;因是丘陵地形,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会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B、C错;该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但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水电站可缓解能源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选D项。
考点:武夷山周边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14.B
15.C【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材料,马铃薯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在华北平原6月-8月是夏季,气温高,不适宜生长,②错。11月-次年2月,气温太低,不适宜,④错。2月-5月,9月-11月,气温适宜,是种植最佳的时期,①、③对,B对。
15.西南地区的地形起伏大,一作、二作马铃薯都能找到温度适宜生长的区域。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纬度、光照、土壤不是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A、B、D错。
考点:作物生长的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中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结合不同月份区域的气候特点,气温高低,判断适宜生长的时期。了解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的特点,地形起伏大,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便于为作物找到适宜的种植区域。关键是温度适宜生长。
16.D
17.A【解析】试题分析:
16.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D不合理,选D。
17.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所以A对。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8.B
19.C
20.C【解析】结合省区轮廓及河流,判断区域位置,河流流向,分析区域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对照分析选项。干旱灾害严重,说明抵御灾害能力差。森林耗水量大,缺水地区,不适宜大力发展森林植被。
18.读图,结合省区轮廓判断,图示黄河河段位于宁夏境内,黄河的干流由南向北流,A错。位于季风区内,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B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错。贺兰山不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错。
19.读图,根据图例,结合等降水量线数值,图中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不是最少的,A错。图中黄河沿岸地区,有的干旱危害程度很高,B错。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干旱危害较小,C对。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干旱危害严重,说明抵御干旱能力较弱,D错。
20.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C对。位于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增加水稻种植,A错。森林耗水量大,中部水资源缺乏,不适宜采取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措施,来治理土地荒漠化,B错。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能力不足,D错。
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区域轮廓特点,判断区域位置。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例判断区域灾害程度,降水量多少。干旱区治理荒漠化,适宜种草,不适宜植树造林。
21.(1)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
东南部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业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
(2)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春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4)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
【解析】(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年等降水量大于400mm地区以农耕区为主,年等降水量小于400mm地区以牧区为主。
(2)山西和陕西均位于黄土高原,耕地比重大,会造成植被破坏,诱发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比重大而降水不足,灌溉用水多,加剧用水紧张,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耕作区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评价。
(4)渭河平原的春旱与我国华北平原的春旱有相似之处:这个时期锋面雨带未推进到此地,降水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使得旱灾加剧。
22.(1)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高;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产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沙洲。(3分)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能力强;河谷拐弯地段风力降低,风力堆积,逐渐形成沙丘。(3分)
(2)沿河流(河谷)分布。(2分)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3)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每点2分,任答4点8分)
(4)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2分)
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每点2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区气候湿润,因此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搬运和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而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沙丘是沙洲露出水面后在风力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2)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区域聚落具有沿河流分布的特征。该地区总体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且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在此集聚而形成聚落。
(3)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区被称为雪域江南是因为该地大量种植冬小麦、青稞,物产丰富。因此,本小题的实质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可结合图中信息,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加以分析。
(4)从图中不难看出,318国道走向大致和等高线或河谷平行,主要原因是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减轻工程难度,且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考点:外力作用、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23.(1)和田玉形成于昆仑山的变质岩体中;矿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夏季高山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大,玉石易被搬运至较平缓的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便于人们拾玉。
(2)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势平坦;水源较充足;农牧业发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
(3)特点:该流域耗水主要集中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
原因:4-9月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
【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变质岩,应深埋于地下,人们能拾到和田玉,说明该地地壳上升,经风化侵蚀,和田玉出露于地表;夏季高山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玉石被河流搬运至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冰雪融化量减小,河流水位下降,玉石露出水面,因此人们可在秋季于甲处拾玉。
(2)从图中看,和田位于盆地边缘的冲积扇上,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较充足;由材料可知该地农牧业发达、交通便利,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
(3)从表中可看出,该流域4到9月耗水量大,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原因是4至9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聚落区位因素
【方法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问题,可采用倒推的方法来思考,玉是变质岩却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河滩上,出现在河滩上是流水的沉积作用,之前一定有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再之前一定位于地表,但玉是变质岩一般埋藏较深,因此还应有地壳的上升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然后把思考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就是完整的答案。
24.(1)分布不均;总体西南多于东北 ,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最多(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2分),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分),生物资源种类多。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2分);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1000mm等年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南多于东北,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降水量最多。A地距海较近,位于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了大量地形雨。所以A地附近降水量最多。
(2)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所以作物品质优良。
(3)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所以称生物物种宝库。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所以称为地质博物馆。
考点:读图描述能力,区域降水多的原因,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峡谷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