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地理图形综合判读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专题17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
【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图3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6-18题。
16. 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A.
17.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A.
18.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
【答案】16.C
考点: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图中信息,理解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也不断发生变化。既可因遭受风蚀而改变形态,也可因接受风积而增高、扩大和延伸。因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反之亦然。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答案】5.C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7、B
考点:考查等高线图判读。
【名师点晴】等高线图判读,先看海拔高度,二看等高线分布特点,再看等高线弯曲变化方向。图示地区海拔高,等高线分布均匀,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滨海沙滩等高线与梯田不同。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来源:学科网]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A.①②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答案】7.B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答案】9.D
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2016•江苏卷)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9.
A.①
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
【答案】9.C 10.D
考点:我国的气候,正午太阳高度角。
【名师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时太阳高度的公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而且许多资料书上其公式的写法也不一样,解释也有差别,有些同学往往不知所从。
一、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H)
三、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
当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相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图,可以得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是(见下图):
倾角a=90°-∠H=90°-正午太阳高度
=90°-〔90º-|φ±δ|〕=|φ±δ|
①
②
③最小的楼间距即为h·ctg37.5°
(2016•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答案】5.D
考点:河流特征判读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山地、海洋、冰川、陡崖、湖泊、瀑布等信息,结合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与分析,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