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2

(2016-06-25 18:44:57)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天津卷,898分)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2015•四川卷,1112,8分)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34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3.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4.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2015·海南卷,898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56题。

5.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6.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2014·新课标Ⅱ,678)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8.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9.(2014·广东,41⑴⑵,10)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⑵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    季节。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10.2013·江苏地理,10,2)图下 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冶的呼吁。 读图回答 10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2013四川文综,5,4分)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1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2013广东文综,7,4分)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山东济宁教学质检】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12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增加    B减少    C减少    D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城市用水量  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江西毕业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35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     B.     C.    D.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

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

2015·山东淄博摸底考试一】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7.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

A.多雨期一致    B.高温期一致   C.都是雨热同期    D.都是雨热不同期

2015·东北三省三校一模】世界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回答89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8.甲、乙、丙、丁代表的河流依次是

A.刚果河  乌拉尔河  长江  尼罗河   B.长江  刚果河  乌拉尔河  尼罗河

C.尼罗河  乌拉尔河  长江  刚果河   D.长江  尼罗河  乌拉尔河  刚果河

9.下列关于四条河流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

C.丙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D.丁河夏李径流量最大

2015·山东潍坊重点高中期中考试】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0.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 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11.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二、综合题

122015·衡水中学二调】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⑴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⑵结合图示水循环环节,分析说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⑶分析右图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⑷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

13.2015·中山七校第二次联考】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局部地区区域图 [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材料二   201112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米是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0万亩压减到90万亩,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种植在沿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⑴按照河水归宿,甲河属于           河,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和山地降水,河流流出山口时常形成的地貌称为________,该河流出源地后,径流量沿程逐渐               

⑵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⑶根据材料一、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主要是由                   (水文现象)引发的,并简述其成因。

⑷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故选C

2.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退耕怀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度便愈来愈高,潮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D  4.C

【解析】3题,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故封冻期长于南部。第4题,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5.D   6.B

【解析】5题,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实现了不同类型水体的交换,维护全球的水量平衡,而径流还可以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第6题,地表和地下径流不断将地表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而海洋蒸发主要是水汽蒸发,故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不断增加。

7.A   8.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7、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8、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察能力】  获取信息并将其分类的能力比例数值的计算能力

【地理原理】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河流的水文特征  农业生产技术(覆盖地膜)对区位因素(水源、气候)的改良。

9.【解析】(1),珠江水系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补给水源应以雨水为主,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第(2),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西江水电站较多,分布在干支流的不同河段,有明显的梯级开发特征;水能资源丰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流量大,二是落差大。

【答案】(1)大气降水    冬季[来源:,,Z,X,X,K]

(2)梯级    径流量大,落差较大

10.D

【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月牙泉的形成是泉水在洼地汇聚,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所以导致泉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11.D 

【解析】降水量越大水循环就越活跃,由图可知5-9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

12.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与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上中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水量减少,主要是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故A错;若流域降水量增加,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B错;若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则含沙量会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后,明显水质变清(13/28),故D错。

[创新预测试题]

1.D  2.C

【解析】1题,结合水循环知识知abcd四环节分别为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下渗。根据“海绵城市”的意义,由于城市水循环系统“蓄存”和“释放”水体的需要,将使蒸发和径流等支出水量减少,下渗储水增加。第2题,由于城市蓄水能力的增强,可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压力。

3.B   4.C   5.A

【解析】3题,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箭头①为水汽输送。第5题,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水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即甲、乙的差额。

6.C  7.A[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8.D  9.C

【解析】8题,根据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可以确定甲河主要地处于亚热带地区、乙河和丁河主要处于热带地区、丙河处于温带地区;另根据降水量的差异可以确定乙河应为尼罗河,丁河为刚果河。第9题,乌拉尔河为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A答案错误;根据各河径流季节分配来看,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的是甲河;丙河地处于温带地区,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春季,其主要的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丁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秋季。

10.D   11.A

【解析】10题,结合水循环过程判断甲、乙分别表示蒸发和入海环节。第11题,台湾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夏季多暴雨,径流流速快,导致入海水量大。

12.【答案】1)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图中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影响该海域渔业资源  入海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2)河水补给地下水  从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潜水位自河床向两岸逐渐降低,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所以河水补给潜水。

3)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10分)[转载]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48: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3.【答案】⑴内流   冰川融水    冲积扇    减少

⑵①河流水量较大;②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③多峡谷,利于筑坝。

⑶凌汛(冰凌)    ①该河12月气温低于0摄氏度,有结冰现象;②流向由低纬至高纬;③较高纬度结冰较早,容易形成冰坝,阻塞河水流向,导致河水泛滥,河堤缺口。

⑷情况一:赞同。

夏季光热充足,日较差大,稻米质量好。②有充足的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 ③水稻单产高,能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情况二:不赞同。

水稻生长需要消耗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②易造成地下水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 ③加剧黄河中下游用水紧张。(能够结合区域状况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⑴题,甲河发源于山地,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其流入沙漠,所以为内流河;河流流出山口时常形成的地貌称为山麓冲积扇;该河流出源地后,进入沙漠地区,下渗增加,蒸发增强,所以径流量沿程逐渐减少。第⑵题,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流量、落差、地质条件等方面来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在该河段河流水量较大 ,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另外该地区多峡谷,利于筑坝。第⑶题,凌汛发生的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第⑷题,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赞成的观点主要从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日较差大)、水源(有充足的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等方面来分析;不赞成的观点主要从水资源短缺、土壤次生灾害等方面来分析。无论哪一种观点,要保证观点与论据的一致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