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2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2015•天津卷,8、9,8分)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2015•四川卷,11、12,8分)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3~4题。3.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4.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2015·海南卷,8、9,8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5~6题。
5.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6.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C.总趋势为降低
(2014·新课标Ⅱ,6、7,8分)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8.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9.(2014·广东,41⑴⑵,10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⑵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 季节。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10.(2013·江苏地理,10,2分)图下 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2013四川文综,5,4分)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1题。1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12.(2013广东文综,7,4分)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一、选择题
【2015·山东济宁教学质检】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1~2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A.①②
【2015·江西毕业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3~5题。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科.网]
A.甲、乙的差额
【2015·山东淄博摸底考试一】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7.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
A.多雨期一致
【2015·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读“世界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回答8~9题。8.甲、乙、丙、丁代表的河流依次是
A.刚果河
C.尼罗河
9.下列关于四条河流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丙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2015·山东潍坊重点高中期中考试】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10.
A.蒸发、下渗
11.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A.①②④
二、综合题
12.【2015·衡水中学二调】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⑵结合图示水循环环节,分析说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⑶分析右图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⑷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
13.【2015·中山七校第二次联考】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三
⑴按照河水归宿,甲河属于
⑵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⑶根据材料一、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主要是由
⑷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
1.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故选C。
2.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退耕怀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度便愈来愈高,潮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故封冻期长于南部。第4题,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5.D
【解析】第5题,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实现了不同类型水体的交换,维护全球的水量平衡,而径流还可以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第6题,地表和地下径流不断将地表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而海洋蒸发主要是水汽蒸发,故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不断增加。
7.A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7、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8、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察能力】
【地理原理】
9.【解析】第(1)题,珠江水系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补给水源应以雨水为主,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西江水电站较多,分布在干支流的不同河段,有明显的梯级开发特征;水能资源丰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流量大,二是落差大。
【答案】(1)大气降水
(2)梯级
10.D
【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月牙泉的形成是泉水在洼地汇聚,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所以导致泉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11.D
【解析】降水量越大水循环就越活跃,由图可知5-9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
12.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与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上中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水量减少,主要是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故A错;若流域降水量增加,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B错;若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则含沙量会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后,明显水质变清(13/28),故D错。
[创新预测试题]
1.D
【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知识知abcd四环节分别为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下渗。根据“海绵城市”的意义,由于城市水循环系统“蓄存”和“释放”水体的需要,将使蒸发和径流等支出水量减少,下渗储水增加。第2题,由于城市蓄水能力的增强,可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压力。
3.B
【解析】第3题,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箭头①为水汽输送。第5题,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水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即甲、乙的差额。
6.C
【解析】第8题,根据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可以确定甲河主要地处于亚热带地区、乙河和丁河主要处于热带地区、丙河处于温带地区;另根据降水量的差异可以确定乙河应为尼罗河,丁河为刚果河。第9题,乌拉尔河为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A答案错误;根据各河径流季节分配来看,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的是甲河;丙河地处于温带地区,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春季,其主要的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丁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秋季。
10.D
【解析】第10题,结合水循环过程判断甲、乙分别表示蒸发和入海环节。第11题,台湾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夏季多暴雨,径流流速快,导致入海水量大。
12.【答案】(1)海陆间循环
(2)图中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影响该海域渔业资源
(2)河水补给地下水
(3)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10分)13.【答案】⑴内流
⑵①河流水量较大;②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③多峡谷,利于筑坝。
⑶凌汛(冰凌)
⑷情况一:赞同。
夏季光热充足,日较差大,稻米质量好。②有充足的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
情况二:不赞同。
水稻生长需要消耗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②易造成地下水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
【解析】第⑴题,甲河发源于山地,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其流入沙漠,所以为内流河;河流流出山口时常形成的地貌称为山麓冲积扇;该河流出源地后,进入沙漠地区,下渗增加,蒸发增强,所以径流量沿程逐渐减少。第⑵题,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流量、落差、地质条件等方面来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在该河段河流水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