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区域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
(2013-05-21 18:46:00)
标签:
宗旨剖面图劳动力啤酒纺织工业教育 |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
|
|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洲名 |
地形主要特征 |
亚洲 |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 |
非洲 |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
欧洲 |
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⑶冰川地形广布 |
北美洲 |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
南美洲 |
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
大洋洲 |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
南极洲 |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陆冰川广布 |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洲名 |
地形主要特征 |
亚洲 |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
非洲 |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③气候南北对应 |
欧洲 |
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②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 |
北美洲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②气候类型多样 |
南美洲 |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②热带气候为主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 |
大洋洲 |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 |
南极洲 |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
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亚洲 |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
北冰洋 |
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
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影响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界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界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
太平洋 |
亚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
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以降水补给为主,受热带季风影响,水位变化很大。西亚的河流,流经干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融雪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
|
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
印度洋 |
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源于青藏高原。西亚的河流源于亚美尼亚高原 |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最小,是流经区灌溉农业的主要水源 |
|
阿姆河 锡尔河 塔里木河 |
内陆沙漠或湖泊 |
亚洲中部的高山 |
世界最长的河流(6600km),白尼罗河水量稳定,青尼罗河水量变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尼罗河定期泛滥 |
|
非洲 |
尼罗河 |
地中海 |
东非高原,青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 |
上、下游在热带雨林区,水量较大;中游在沙漠地带,水量较小 |
尼日尔河 |
几内亚湾 |
西非高原 |
大小支流都处在热带雨林区,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
|
扎伊尔河(刚果河) |
大西洋 |
赞比亚北部高原 |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有季节变化 |
|
赞比西河 |
印度洋 |
隆达-加丹加高原 |
欧洲最长的河流,在俄罗斯水运中占重要地位 |
|
欧洲 |
伏尔加河 |
里海 |
东欧平原西部 |
开发较充分,两岸居民点和工业城市密集 |
莱茵河 |
大西洋 |
阿尔卑斯山 |
水力资源丰富,以铁门电站著名 |
|
多瑙河 |
黑海 |
阿尔卑斯山 |
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稳定 |
|
北美洲 |
圣劳伦斯河 |
大西洋 |
安大略湖 |
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航运价值大,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 |
密西西比河 |
墨西哥湾 |
美国北部 |
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世界首位,航运便利 |
|
南美洲 |
亚马孙河 |
大西洋 |
安第斯山脉 |
雨季河水暴涨,枯水期常有断流现象 |
大洋洲 |
墨累河 |
印度洋 |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 |
|
六、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 |
世 |
|
土地资源 |
1、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居世界前6位。 |
|
生物资源 |
森林资源 |
1、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来群岛)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其中俄罗斯的面积最大)。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地等。 |
草场资源 |
1、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代表树种波巴布树,又叫猴面包树)、南美洲(代表树种纺锤树)和澳大利亚大陆(代表树种金合欢树);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3、世界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有:中国、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蒙古等。 |
|
野生动植物 |
1、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
|
矿产资源 |
铁矿 |
1、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洛林铁矿(法国);美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铁矿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
煤 |
1、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 3、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
|
石油天然气 |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
|
其他矿产 |
1、南非的黄金(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1),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产量世界第1),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
第二节
1、世界的人口
(1)分布及原因:
|
分布地区 |
分布规律 |
分布原因 |
人口稠密地区 |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
人口稀少地区 |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2)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联合国官方语言:英语、汉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4)宗教
三大宗教 |
主要分布地区 |
基督教 |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
伊斯兰教 |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
佛教 |
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