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地理新旧教材的对比思考
(2013-04-25 10:51:08)
标签:
诸葛亮美国新教材地理知识月球教育 |
分类: 备考高考报考 |
我校于2005年秋季新学期在高一年级就启用了地理新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更对新教材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由此引起中学地理教育理念的变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对比和思考。
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具有时代性
二、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本地适合发展哪种农业生产?了解一个工厂的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开办商店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商业区规划中,交通线应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解答这些问题,但可以也应该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地理学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战略的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特点,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因此,新教材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些活动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地理的思维方法。例如,教材中安排了比较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在讲农业区位时,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要考虑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府决策等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在讲工业区位时,说明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动力(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有没有便利的运输条件等等;在讲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时,则从分析我国京九铁路和上海港的区位入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区位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多因素、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三、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易于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更强调的是:①参与和过程②平等与合作③鼓励创新。可见,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教材大幅度地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将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运用到地理教学之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面是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中的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问题情境:自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1969年7月20日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后,世界上一度出现了"月球热"。后来,宇宙研究的重点转移到金星和火星上,"月球热"逐渐冷了下来。然而自1998年初探明月球两极存在着可支持生命的大量冰态水以后,特别是美国发射的"火星勘察者号"1999年莫名其妙地失踪而导致美国的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不得不推迟,重新燃起了"重返"月球的发展计划。
据美、俄、日等国公布的月球新一轮开发计划大致分为5个阶段: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亦称为无人阶段;从2005年开始为第二阶段,亦称短期滞留阶段;从2010年开始为第三阶段,亦称经常居住阶段;从2020年起进入第四阶段,亦称永久居住阶段;从2030年开始的第五阶段为移民阶段,这时在月球到地球之间将建成定期往返的航线,居民将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
上面材料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或者说,你想了解与材料内容有关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探究过程:
(1)确定主题:经分析比较,可确定主要的探究问题,如①月球新一轮开发计划的意义何在?②假如人类要在月球上定居,如何解决生存的物质和能源?③随着我国"神舟三号"载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离中国人登上月球还有多久?等。
(2)个别思考。
(3)讨论解决:班内展开讨论或辩论,相互补充完善,尽可能解决所确定的探究主题。?
(4)想象拓展:展望月球开发广阔的前景,想象月球居民崭新的生活。
总之,探究学习的过程,演绎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全过程;而探究学习的高质量有赖于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探究思维模式,提高探究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四、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的广度以及知识的深度要求更高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新理念,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更新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和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改变过去重视知识传授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会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多列举身边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进行案例教学,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我们处理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念,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地理。例如:在讲授完"气旋"内容后,就采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氏父子的场景: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的军队。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是施用火攻的绝好良机,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的大队人马引入谷中……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然地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使司马氏父子死里逃生,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诸葛亮不禁仰天长叹"天不该绝司马氏父子"。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说得对吗?为什么?"
通过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知道这并不是"天意",而是诸葛亮自己一手造成的。这样,要求教师不但拥有扎实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知识面宽广。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材处理好,把地理生动形象的素材和特点科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地理环境氛围之中,增强教学感染力,努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地理知识,同时唤起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