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
(2011-11-18 06:24:46)
标签:
天气预报非洲等温线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图教育 |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图略)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略)
例题2、98年高考题: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3、地形剖面 (用途: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二)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影响因素 |
比同纬度 |
等温线 |
影响因素 |
比同纬度 |
等温线 |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
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3)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 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影响因素 |
比同纬度 |
等温线 |
影响因素 |
比同纬度 |
等温线 |
大陆夏季 |
气温高 |
向高纬凸出 |
大陆冬季 |
气温低 |
向低纬凸出 |
海洋冬季 |
气温高 |
向高纬凸出 |
海洋夏季 |
气温低 |
向低纬凸出 |
地势较低 |
气温高 |
向高纬凸出 |
地势较高 |
气温低 |
向低纬凸出 |
暖流经过 |
气温高 |
向高纬凸出 |
寒流经过 |
气温低 |
向低纬凸出 |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
例2、读非洲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见初中第2册),分析回答:
(1)等温线为什么在大陆内部向南向北弯曲?
(2)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哪里气温高?为什么?
(3)从等温线值来分析,说明非洲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4)为什么非洲可以用年均等温线,而其他各大洲却要用1月或7月等温线图来说明气温分布特点?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
(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2)判断风向
(3)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着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六)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