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我的新书《中国第一保镖》:
有些秘密永远都不能说(自序)
当我告别了一起训练多时的同学,踏上了归国之路,飞机起飞的瞬间,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飞机滑翔产生的巨大声响,让我想起了刚到美国的情景。
那时,我满怀希望;现在,我满怀梦想。
飞机的震颤、加速、腾空,似乎就像我追寻梦想的过程。我躺在椅子上,看窗外的云层,再一次为能到美国学习感到庆幸,并为自己能够合格修完所有课程感到欣慰。畅想着未来要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我觉得我开启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保镖生涯。
肩负的责任更多,面临的危险更多,要守住的秘密也更多。
回国之后,感觉奥运的气息一天比一天浓厚。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确定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外国政要越来越多。据报道,包括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萨科齐、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色列总统佩雷斯等外国领导人以及一些国家的王室人员,将有一百多位外国政要云集北京。如此多的显赫政治人物同时来华,“终极保镖”们也将齐聚北京,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2008年初,我保护的委托人,一些来自于美国的巨商及精英,到北京进行访问,我和我的兄弟们做他们的贴身保镖。他们很配合保镖的工作。每天回房间之前,我们都要先到房间里进行检查,不管天色多晚,他们都会安静地站在房间门口,等我们检查完毕。
在工作的时候,我很认真,也很投入,那是因为我身上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带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不论是委托人还是我带的保镖兄弟们,任何人出事我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美国人在世界上被攻击的概率相对要高得多,这些有钱人更是个大目标。我的朋友问我:“如果哪一天真的碰上了职业恐怖分子来袭击这些美国人,你会不会真的冲上去舍身相救?甚至牺牲自己?”
我脱口而出:“会的,一定会的,不管结果怎样。”
朋友不解:“你图什么?你现在什么也不缺,生活得很好,为了和你不相干的美国人,值吗?”我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为别的,就为保镖的责任和荣誉!”
其实,有些东西对我来说比金钱更重要。我的职责,我的信念,我的理想,我不能给我的职业抹黑。当我干起保镖工作,当我被委托人误解,当我一个人跑到美国去学保镖,这个信念都未曾改变——我要捍卫我职业的荣誉,保镖的荣誉。
我的工作要和危险打交道,也和秘密打交道。有的事情现在不能讲以后能讲,有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讲。很多时候,委托人的身份本身就是高度机密。
“有些秘密永远不能说”是保镖的职业准则,但也难免有些保镖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保不住秘密。尤其是那些给政界要人、富豪明星做保镖的人,他们对这些大人物的日常生活、习惯隐私往往了如指掌。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的贴身保镖沃夫就曾出了一本名为《戴安娜:严守的秘密》的书,在里面大吐戴安娜的生前隐私,让英国王室非常恼怒,也给保镖业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英国缺少应对此类事件的法律,英国政府只好在2002年8月要求所有王室保镖签署保密条款。可由于一些媒体承诺给“泄密保镖”的利益大得惊人,王室也不敢保证这一协议能真的发挥作用。相比之下,美国总统布什就幸运得多。负责美国总统保护工作的特工局在要求总统保镖保密上相当严格。布什可以放心地当着保镖的面和家人谈一些私事。我觉得外界的限制并不是最有效的,更重要的是身为一个保镖,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有坚定的职业原则。
2008年,是我的梦想之年。我要忙着抽出时间来写这本书,要忙着推广新式保镖理念。拾起这些回忆并非为了纪念过去的“壮举”,而是因为在我们深入探讨本书展开的主题时,具有现实的实际意义。我在考虑从中能够得到何种收获时,事先做出了坚决而重大的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从事提供保护服务的人员,找出发展的机遇和阻碍。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我们也不能原地踏步太久。在中国打造全新的安保行业,这个领域令人兴奋而又充满挑战,而进入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日益增加,我们必须找到通往未来的途径。
这些动力使我能够将回忆和经验融合,写出一部真实且充满情感的作品,将我的保镖生涯的酸甜苦辣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这个行业的完善,必须通过这个行业从业者专业技能的提高来实现。我希望所有保镖都在自己的职业里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同时也能谨记,无论何时何地,有些秘密,永远不能说。
我的经历告诉我,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李旭
2008年5月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