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竣工

标签:
世博会杂谈 |
分类: iGXY_News |
法制晚报:黎史翔
杨铮
今天上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本报讯 世博会中国馆今天正式竣工。
今天上午10点30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仪式在上海举行。
据在现场采访的上海《新民晚报》记者叶薇介绍称,世博会中国馆2007年12月18日开始建设,到竣工施工历时两年多,工期紧、施工难。据专家介绍,如此大的工程一般需要4年完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处于世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由国家馆、地区馆两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是世博会上代表各个参展国的展馆。东道国的国家馆,历来备受关注。
设计解读
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
中国馆极富中国建筑文化特色。“斗冠”造型以及外立面覆以“叠篆文字”的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其一高一低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
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群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镌刻着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的古代叠篆文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展示内容
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中国国家馆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主题被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追根溯源,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性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
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而中华智慧也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选取“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切入口,既为主题演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更能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
世博会期间,中国馆中的地区馆将为全国各省区市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将会像一个百花园,中央花坛魅力无比,四周花草争奇斗艳、各不相同,而所有的奇异美丽又都表达着同一个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文/新华社
数字化中国馆
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
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
总建筑面积约为16.01万平方米
地区馆高13米
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整个中国馆耗资15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馆大事记
2010年2月8日 中国馆正式竣工
2009年6月23日 中国馆正式通电
2009年5月 中国馆亮起“中国红”
2008年1月30日 展示设计方案答疑会
2007年12月18日 开工建设
2007年4月25日 项目建筑方案公开征集
外媒综述
CNN:中国馆是“最漂亮的结构”
中国馆的建筑图自一公布就引起了外媒的关注。美国CNN说,中国馆是“最漂亮的结构”。法国媒体评论说,中国的世博会将是第一个环保的绿色世博会,中国馆内的一切设计也很接近这个原则。中国馆馆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节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外媒还评价说中国馆会成为一道“永远的新地平线”。并且中国馆将给人
“有吸引力、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感受,“中国馆”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
另有外媒报道说,中国馆将会是参观人数最多的馆,毫无疑问是世博会上的“第一名”。有外国建筑师评价说,世博会上中国的建筑较中国以往的建筑在结构和材料的使用上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