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急诊室的故事》后序
(2016-05-05 06:03: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在职场 |
《急诊室的故事》系列告罄,我松了一口气!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直想写出来只是苦于没有时间。春节后,先是眼睛出现复视,后是贫血加重。身体状况不好,倒让我有了写《急诊室的故事》的时间。算上《引子》共10集,一万七千多字,居然写了一个多月。
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目睹目前的医疗状况,更坚定了我写《急诊室的故事》的想法。身体不好,让我多了一个视角——不仅仅要从医院的角度去述说,也要从病人的角度去思考。
我在《急诊室的故事(九)》中写到“社会改革、所有制转型给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矛盾。比如,依旧未能解决的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比如,医患关系日益激化的问题;比如,抢救不明身份病人救治费问题;比如,“医闹”的问题;比如,虚假医疗广告的问题……这些矛盾,不是仅仅靠强调医疗技术,强调医德医风就可以化解的。”
佟老师在补习班点评《颖颖补牙》时说“文章既写出了当前挂号难的社会问题,又为将来指出了希望。希望,就在‘孩子’的身上。”三十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医生,可是“希望”仍然还只希望。
尽管我知道,《急诊室的故事》不能改变什么。但我真心地期盼医患之间和谐,期盼所有的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医疗!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
真实地写作,是我的一贯原则。在写这个系列时,陈护士长、关护士长、刘师傅、小齐、丽清、宋俊、老金头,他们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写他们的故事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些我身边的普通人构成我文章的主体,《急诊室的故事》系列因为有了他们才变得鲜活、感人。
关于我自己,也是因为有了在急诊室工作的经历而变得自信。1978年恢复高考时,母亲曾希望我参加考试。我当时退缩了,连初中都没毕业的我哪能考得上呢!
从急诊室“出发”,到1986年参加补习班中考,到1987年考上成人业大,到1993年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我的生活多了重要的一项,就是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知青后的岁月,我就是这样一路蹒跚走来,从一个卫生员成为了企业的财务总监。
回味过去,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朋友劝我把《急诊室的故事》出书或改成电视剧,这是大家对我的偏爱,我很感激!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打算,主要是写作水平还差得很远。另外,写“博客”比较轻松。我可以放慢速度写,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出书或改编为电视剧必定要按着他人的意愿反复修改。目前,我的身体状况、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在状态。
生活还在继续,急诊室的故事也还在继续。回眸过去的岁月,我只想说“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
再次感谢和我一同走过的急诊室故事中的人物,再次感谢网上关注我、鼓励我的朋友们!
相关博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