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称日照钢铁被重组引发钢铁业最大规模裁员

(2008-12-08 07:55:32)
标签:

杂谈

         裁员:山钢重组日钢“后遗症”
                                                              2008年12月02日 中国经济时报

  日钢高层否认将裁员一半,称部分人员系轮休或放假,当地人士对此说法表示质疑

  本报记者 胡亮 徐谷明

  近期,山东钢铁集团整合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被业界称之为“钢铁业冬季,收购兼并第一枪”。随之而来的是罕见的裁员风波,以及众多钢厂原材料供应商的迷茫和失落。

  业界最大规模的“壮士断腕”之举

  在日照钢铁办公区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低矮建筑群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看见陆续有三五成群的人拿着大包小包的行囊走出来,门口值班的保安对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麻木的眼神目送着这些昔日的老乡和同事缓缓离别钢厂。

  11月5日,山东钢铁集团公司宣布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重组协议,这次引人注目的重组,直接引发了今年钢铁业最大规模的裁员。

  在当地知情人的介绍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费尽周折在一家占地仅几亩、只有几十号员工的某公司大院找到日照钢铁某项目负责人之一申强(化名)。几天前还在占地上万亩、拥有1.2万员工的日照钢铁公司任项目负责人的申强感慨万分:“变故来得太快了,这前后反差太大了,原先每天浩浩荡荡上万人上班,现在这一下就裁了三四千人,剩下的人也是人心惶惶。”

  据了解,11月6日,日照钢铁开始大规模裁员;10日,日钢董事长杜双华一封题为“只盼大家理解我的苦心”的公开信,开启了日钢裁员洪流的闸门;15日,有媒体报道称,“银行断贷力逼杜双华就范,资金链断裂,日钢裁员6000人”。

  18日,日照钢铁集团副总王立飞首次公开表态称,“钢铁行业季节性强,裁员、减薪属于正常现象,部分人员轮休或者放假”,并断然否认了“1.2万名员工中,日照钢铁将裁掉一半左右”的说法。

  日钢裁员众说纷纭,是放假、轮休还是裁员?据悉,这些不同说法和当前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1月20日,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专门就近期类似的大规模企业裁员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政府反对企业这类不负责的行为。

  “实际上,起初日钢裁人都没有任何手续和补偿,只是口头通知你收拾东西走人。由于裁员太多,对社会冲击很大,后来迫于政府压力,才改了说法是轮休和放假。但若是钢厂轮休的话,根本没有必要裁掉炼钢厂和炼铁厂这两个最基本的原料环节的大部分员工。”当地知情人对本报记者说。

  何去何从,这成了当前这些离开日钢的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在《致广大员工的一封信》中承诺:“只要公司渡过了这个难关,只要你们还愿意回到日照钢铁,我以集团和我个人的名义保证:只要日照钢铁再进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必定是你们这些顾全大局离开公司的员工。只要老员工没有全部返回公司,我日照钢铁决不再进一个新人。这是我的庄重承诺。”

  然而,对于重回日钢,申强没有抱多少希望:“杜总自身都难保了,要不也犯不着这么激进,裁员也许是最后的博弈。”

  随着大量熟练员工陆续离开日钢,这轮裁员风波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昔日日钢为员工修建了多幢企业福利性质的职工公寓,如今却成了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了单位房子,该如何处置也不知道。原先扣除月供都是用日钢工资卡的,现在都离开了,月供该怎么办?”申强略显彷徨和无奈地说。

   迷茫的供货商

  由于选址临近日照港日照钢铁的效益优于同在山东省的莱钢和济钢。在员工数量是日照钢铁3倍的情况下,莱钢和济钢也只是降薪,并未裁员。国内另一家大型的民营钢铁公司江苏沙钢集团不但没有传出裁员的消息,还来到日照招聘日钢被裁掉的员工。

  面对日钢曾经创造的辉煌和当前近乎“分崩离析”的局面,当地一位长年为日钢提供各式设备的供应商痛惜地对本报记者说:“我们这些供应商也被深度套牢,几乎没有再翻身的机会了。”

  “起初,我们几个供应商凑在一起商量对策,大家都持观望态度,看到杜总的公开信后就彻底绝望,觉得这回肯定‘栽’了。”上述供应商说。

  11月10日,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在其内部网站发布的《致广大员工的一封信》称,在保产和减产两个选择之间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在不断恶化的形势面前,他“首先对后勤部室进行了精简调整,小面积、少数量压缩了人员,以期市场不会再进一步恶化,保留大多数员工。但形势发展到今天,除减产之外,已经再无选择。”

  “原先那些靠倒腾设备赚日钢钱的供应商这回几乎血本无归,这些设备都是供应商垫资采购的。”日照港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除了垫资采购大量设备被套外,一位李姓“2150项目”供应商最担心的是,原先的交易款已变成了“坏账”。他愤慨地对本报记者说:“厂里把原有的吉普车抵了一些欠款,他们甚至拿来了不值钱的字画和瓷器,下一步还准备用整卡车的职工生产用的衣帽鞋(抵账)。”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日钢目前正在处理旗下的各类资产,开了不足1万公里的奔驰、奥迪Q7等车辆都被抵账了,并开始处理一些不动产。

  记者在与数个原日钢的材料供应商交流中发现,相对那些有实物抵债的供应商,更多的人对自己和日钢的交易欠款和仍滞留在青岛港的设备表露出深切的担心,上述供应商说:“我们早就咨询了一些法院人士,询问原先那些采购合同和欠款的问题,他们说,即使山钢成功兼并日钢,我们的日子也更难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