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资进入我国农业观察(二)

(2008-09-16 18:57:06)
标签:

杂谈

                            农业安全拉响警报

                                                                2008年09月16日 中国经济时报

  ■“外资进入我国农业观察”(二)■本报记者 朱菲娜 胡亮 实 习 生 王月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农业的地位尤其重要。

   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农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农民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农业不仅关系着经济安全,也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市场危机四伏、国内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都预示着,我国农业安全正呈现出从潜在非安全向显在非安全演化的趋势。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投资增加非常快,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将近70%。专家分析称,国内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在这些领域外资并购的门槛并不高。

   “入世之前,很多专家都担心中国的农产品会被外资控制。过去这几年的客观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中国基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农产品并未受到国外太多的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谢扬这样认为。

   但是,在大豆的问题上,我国确实丧失了话语权。入世谈判的不慎造成今天“大豆的悲剧”。谢扬说,在入世谈判上,我们确实没有注重这方面。

   假如事先预测到大豆的问题,在入世谈判时,不放开这一项目,在进口时就能够控制。“需要吸取的教训是,我们对这一产业估计不足,尤其是在加工物流这一环节,对于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以至于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被跨国公司完全拿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在国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外资在大豆行业所占份额太大,国内的中小企业以及加工物流企业被集中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对于中国农业的潜在风险,国际资深投行人士辜勤华认为,关键是不能把粮食及其他如肉禽蛋奶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让国际资本拿走。

   辜勤华提醒,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精锐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已经使我国从自给自足逐步向依赖外国农产品进口的方向演变。2008年,我国粮食进出口首次出现逆差,给了国人一个警醒的信号。

   而且,农业问题或农业危机会把整个金融系统或经济体系拉下水。而如果换位思考,我们拿着钱到美国、到欧洲去收购它们的农业企业,是根本不可能的。辜勤华说,由于具有相关的农业保护政策,以及国家良好的农业补贴与福利计划,欧美的农业企业主或农场主几乎没有任何出售企业的意向。

   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告诉我们,随着人口增长,需求增加,供给大幅下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正在引发席卷全球的粮食恐慌,各国对本国的农产品市场都日趋保守,谁都不希望本国农业产业在开放中遭受冲击。谈判桌上固然需要严防死守,在实际产业战略中也应当未雨绸缪,不断完善制度,加强行业监测和监管。不应当毫无防备地任由国际金融资本肆意驰骋,以致国际金融资本在不断渗透我国农业产业的同时,扼住农业产业的咽喉,最终通过价格操纵获取农业产业链上的暴利,危害中国的农业安全和社会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