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八中》
——记北京八中文艺宣传队跨世纪聚会
微信搭桥,发起聚会
2015年5月16日北京八中迎来校文艺宣传队首次世纪聚会,说“世纪聚会”是因为从校文艺宣传队成立至今已经跨越了20世纪,经过了近半个世纪(1969-2015)。
在一个多月前,由宣传队的老队员70届毕业生李志红发起并与同届的周彦、71届的丛玲、谢映霞等老队员建立了“八中宣传队”微信群。没想到,不到一个月,跨三届毕业生的同学们就通过各显神通的招数,寻找到31位当年的老队员。其中最有戏剧性的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一任老队长芦秀娥。
原来,当已有25位老队员归群后,丛玲等同学自发开始了聚会的筹备工作,首先是征集老照片,寻找老队员。在寻找第一任老队长70届的芦秀娥时,虽经多方寻找,没有下落;当有人从已经收到的合影老照片里看到了芦秀娥,欣喜地笑了,原来有位72届队员居然和老队长在一个单位工作,彼此却不知情。马上联系!一小时后秀娥已经出现在微信群名单里。有人说:这简直是惊喜!更叫人倍感温馨的是在秀娥入群后的一天,接到辖区派出所电话与她核实身份,说有人在派出所登记寻亲,原来是70届师雨强同学为了寻找老队长居然在派出所登了记。
八中文艺宣传队印记
八中宣传队组建于1969年,当年的全称是“北京八中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历经6年到1975年,这期间跨越6届毕业生,培养了数十名文艺骨干,吸引了百名以上文艺积极分子,校文艺宣传队在八中的这个时期的历史上记录下浓重的一笔。
八中宣传队在器乐、歌舞、说唱、话剧表演各方面发现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日后走入专业文艺团体和至今活跃在业余文艺舞台上的文艺骨干,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八中争得了荣誉。
盛况回顾
“八中宣传队”微信群建立后,进入群里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相隔45年相聚在网络,激动的话说不完。同学们说:45年前,我们还是15、6岁的孩子,如今都已白发苍苍,60有零,好多事就像发生在昨天。越过近半个世纪再相会,每天微信群欣喜不断--又有谁谁找到啦!每一位进群的老队员都情不自禁地寻找着当年熟悉的那些身影,迫切地询问老师近况如何?期盼的心情溢于言表。
组建宣传队的辅导老师罗天平如今已经77岁高龄,却和青年人一样在微信群里向每个新进群的队员打招呼,同学们听到了老师亲切的声音,又联系上少年时期的老同学,一个个笑开了花,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45年前一块儿下乡演出,一块儿到工厂、部队慰问的往事,还不时地和老师语音聊天、打字互动,那个亲热劲啊,大家就盼着早点见面。
很快,由老队长芦秀娥(70届)、叶志华(70届)和谢映霞(71届)、丛玲(71届)、王玫(72届)、巴广安(72届)等同学组成的筹备小组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召开筹备会,确定在母校聚会的时间和准备工作细节。聚会的程序表也制定了出来:与母校联系、邀请老师、收集老照片等资料、编排程序和节目、赶制播放回顾短片、制作PPT、策划现场影音采录等等。
5月16日星期六早9点,宣传队员们期盼已久的北京八中文艺宣传队跨世纪聚会终于到来了!
同学们早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母校,他们相隔45年再相聚,一个个紧紧握手、热情拥抱;大家三三两两围拢在一起,激动的说啊,开怀的笑啊,就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北京八中校友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坚学长在校门口迎接大家,并带领大家参观母校,在校园合影留念。
当同学们终于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坐到八中会议室聚会现场时,宣传队两位领队-罗天平老师、钱光显老师已经端坐会议室中间,四周围坐着从70届到74届毕业的宣传队队员们,大家静候着老师的声音。
罗天平老师站立起来,手里捏着一张宣传队员名单,他仍然像45年前一样,严肃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用他那依旧浑厚动听的声音宣布:“八中文艺宣传队早点名现在开始”!
“葛尚谊” ﹍“到”
!
“赵德明” ﹍“到”
!
“吕惠民” ﹍“到”
!
“王
晰” ﹍“到” !
﹉﹉
在场的32位同学一个个起立用一个比一个高亢的嗓音答到;此时,人们仿佛又回到了45年前那个火红的青春年代,又将背起行装奔向农村、工厂;又将登上中院的舞台演出一首大合唱……
紧跟着罗老师点名的话音,会议室大屏幕上“北京八中宣传队”七个明黄色大字在深红色背景衬托下飞入人们的眼帘,以《青春八中》为题的视频短片开始播放。
伴随着舞剧《红色娘子军》高亢又熟悉的旋律,一幅幅45年前在舞台上演出的发黄的老照片迎面扑来。老师、同学们一起屏住呼吸跟随着屏幕上那熟悉的校园、中院、前厅、会议室、操场、礼堂,唤起内心的波澜;伴随着一张张洋溢着稚气、率真的面庞闪过,每个人都张大了嘴,流露出对那曾经的年轻时代、对那过往的青春的神往。
投射在大屏幕上的一幅幅滚动播放的映像反射到一双双睁大的眼睛里,闪起亮晶晶的光……久违了,年青的八中!
1969-1975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从“文革”到“恢复高中”又到“批邓反回潮”这一辈人像坐了几回过山车,这一代学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时代的车轮几经坎坷。然而,正像聚会上师雨强、王丽顺等同学的感言一样,大家都为拥有在八中校宣传队的经历感到骄傲,因为那时的我们从社会大课堂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在文艺大舞台上的锻炼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创造了条件,大家说:在宣传队的收获一生受益。每个人的回顾、发言里都感怀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恩情。
有几位出差的同学送来微信祝贺;身在海外加拿大、澳洲、美国的徐永平、石伏平、武建英、李平山等老队员发来了视频感言。
聚会中,同学们热情不减当年,李兰同学领舞,男女生踊跃轮番上场,70届的周彦、李志红再现当年的表演唱,引来一片笑声;师雨强表演了当年的保留节目《大学校》,八分钟的快板词儿一气呵成,博得全场的阵阵喝彩;叶志华表演的罗天平老师即兴创作的快板儿《回家》,表达了大伙对母校、对宣传队的真实情感;72届刘树春、70届韩瑩、71届王丽顺、74届萧辉的歌声叫人振奋激昂......
这次聚会组委会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原本没有入群的74届学弟学妹们也出现在聚会现场,他们和老队员们一起互动分享八中的美好回忆。李建、申旭、萧辉等同学还承担了活动的全部摄影任务。
在持续了5个小时的聚会过程中,已经耄耋之年的钱光显老师挎着两台相机不停地拍照,录像,没有一丝疲倦;同学们感叹:45年前的那些宣传队的照片就是钱老师拍的,今天钱老师仍不减当年啊!
同学们在感言中流露更多的是对母校的热爱,是对老师的感恩。70届韩瑩就动情地回忆说“在下乡演出时我病了,钱老师背着我、罗老师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把我背到公社卫生院,至今我都不会忘记老师背上的汗水”
“这一幕我永远不忘,还被我写进了高考作文里” 。
罗天平老师即兴发言,言简意赅,八个字:“青春永驻,友谊长存”,最后还由衷地对大家立志:“100岁的时候,(宣传队聚会)我还来!”罗老师的话震撼了大家,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里倾注了学生对老师的美好祝福,也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正像罗老师见面时幽默的开场白“我已经是中年人了,你们也都是青年人了”
……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3点,老师、同学们依旧恋恋不舍,千言万语说不完。伴随着音乐声响起,全体到场的八中宣传队新老队员和老师们手挽着手齐声唱起《同一首歌》。
北京八中文艺宣传队跨世纪聚会结束了,但是留在每个同学心里的“八中情”更浓厚了。来日方长,大家相约:一定在朝霞满天的时候再聚母校,用青春的色彩永葆八中在我们心中的绚丽。
北京八中文艺宣传队微信群
2015年5月16日

01宣传队在操场合影.JPG

02宣传队女生合影.JPG

04钱光显老师.JPG

05罗天平老师.JPG

06主持人71届丛玲.JPG

07会场.JPG

08重演当年的节目.JPG

09罗老师作品:快板《回家》.JPG

10宣传队早点名.jpg

11观看视频《世纪的聚会》.jpg

12感恩与崇敬.JPG

13欣慰.JPG

14刘树春激情演唱《儿行千里》.JPG

15李兰带领女生即兴跳舞.JPG

16李兰带领男生即兴跳舞.JPG

17丛玲即兴舞蹈《鸿雁》.JPG

18全体队员高唱《同一首歌》.JPG

19依依难舍.jpg
(巴广安供稿/黄坚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