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校粮食浪费情况的调查

(2008-07-21 21:07:07)
标签:

节约

杂谈

关于学校粮食浪费情况的调查(转)

对河小学——李庆辉

“这是我想研究的”

开学了,三年级将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水平,也为了便于指导,我们设计了开放性的问卷(如下图),创设问题情景,采取民主集中制,由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通过投票表决,最终确定了得票最多的一个问题:“学校的粮食浪费”,同时,根据实际操作的条件和可能性,确定了这一主题下的五个子课题:(1)学校粮食浪费到怎样的程度?(2)大家对浪费粮食有什么看法?(3)世界上还有多少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4)粮食是从哪里来的?(5)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浪费现象?很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了其中之一,自由结合成了研究小组。

                  这是我想研究的(调查表)

年级:          班级:          姓名:             性别:

1、在生活中,你最想了解那个问题?

2、你想了解这个问题的那些方面?

3、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这一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把活动主题确立的权利还给儿童和生活。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儿童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老师给予学生支持、鼓励的同时,要期待活动主题在儿童头脑中发生、凸现与明确。此外,源于生活的主题能带给儿童更多真实的挑战,并使他们很早对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产生思考。这一课题的确立,正是源于儿童的生活

 

“我们要有个计划”

研究小组成立了,研究活动可以开始了,学生显得很兴奋,好像自己要做一件惊天的大事。可真正着手研究时,学生却犯难了。一位学生怯怯地找到我:“谈老师,我们的活动怎么开展?”学生信任我,他们需要我的帮助。我心里一阵欣喜。作为学生点击的导师,此时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于是,我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活动前,必须制定一个研究计划,这样,研究工作才能开展得有条不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小眼明亮了,并急着要我教他们制定方案.我教给他们制定研究方案的方法(如下表格)。学生根据我提供的格式,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很快制定出了研究方案。 

我们要有个计划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

 

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打算这样来研究

 

我们需要哪些帮助

 

我们合作的伙伴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才刚刚起步,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显然还无所适从。在此过程中,教师义不容辞地扮演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以满腔热情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同时,应该交给他们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为他们今后的实践活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的实践活动在顺利开展”

各个小组的同学行动都很迅速,研究活动在顺利开展。调查粮食浪费情况的小组很快作出了数据统计,拍摄了同学们浪费粮食的触目惊心的真实材料;调查粮食从哪里来的小组深入到农村,到田头进行采访和实地调查;调查世界上还有多少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小组上网搜寻资料……他们在忙碌着,利用课堂、课余,利用双休日,乐此不疲地开展着活动……

 

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由“做中学”。在调查、访问、上网查找资料等各项活动中,学生运用感官、数学计算、科学概念等方法,解决活动中的冲突,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培养情境,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我们害怕”

可是有一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我们一组想到教导处去采访学校领导,想了解学校领导对同学们浪费粮食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可是,我们到教导处门口去了几趟了,谁也不敢进门。”“为什么?”其实我早已料想到他们的研究肯定会遇到麻烦。“我们看到老师工作很忙,生怕老师嫌我们烦,不愿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说,他们都是领导,平时只在学校活动时听他们讲话,要对他们采访,我们害怕。”显然,他们把我当作了朋友,对我说了心底最真实的话。我告诉他们: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谈老师很支持你们,学校领导当然会更支持你们。你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经常要与人交往,给自己一份信心和勇气,你们会成功的。孩子们得到了宽慰,脸上露出了笑容。第二天,一位同学欣喜地告诉我:“谈老师,我们的采访成功了,老师很配合我们。”我真为孩子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而高兴。一个星期,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基本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撰写出了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平时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始初,学生往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表现得胆怯和恐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里障碍,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的“胆子大起来”,感受到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力量,获得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这是我们合作的力量”

各个研究小组的成果都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了,大家都想了解其它小组的研究情况,想对本次研究活动作一全面的了解。我建议各小组交换研究成果,同学们都很乐意。各组同学很便捷地了解了五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同学们没想到大家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产生了成就感。一位同学建议,写一份综合研究报告。各个小组很快行动起来,他们有的负责综合材料,有的负责起草,有的负责修改,有的负责打印,两天时间,各组的综合研究报告便诞生了。当同学们把他们的报告给我看时,我震惊了。我总把他们当作小孩,认为他们年龄小,能力差。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研究能力并不输于成人!在此,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以下是一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未经老师修改、润色。)

综合研究报告

一、            现象

我们发现世界上与我们学校出现了浪费粮食的严重情况,所以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            调查情况

农民伯伯先播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所谓的肥料就是粪,当禾苗长大后,农民就开始收割,然后经过机器加工,再运入市场,烧熟后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了。在播下种子后,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一年的收获,我们可千万千万不能浪费每一粒米哦!

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同学经常倒饭,有的同学是因为有人看着就不倒饭,没有人看着就偷偷把饭倒掉。由此可见,同学们倒饭大多是因为不自觉引起的。有的同学是因为体质差,吃不下饭,所以就倒饭。然后,我们又访问了高年级老师。高年级老师告诉我们,高年级每天大约浪费二十公斤粮食,是幼儿班浪费粮食的四倍。根据这两点,我们应该可以推断出中年级浪费多少粮食了吧?

    一队调查到了每天浪费二十千克粮食,每星期浪费一百千克,每月浪费四百千克,每年浪费三千到四千千克,世界上还有几亿人吃不饱饭。

学校的老师、同学等十分配合我们,都很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都谈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调查采访,但食堂工作人员却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使我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他们不肯接受我们的采访,是我们不够礼貌……

尽管如此,组员们还是努力地想办法,最终我们还是听到了几位工作人员的回答。通过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同学们是因为已经吃饱了或不合口味才将饭菜倒掉的。不过,同学们都认为浪费粮食是不良的行为,都认为应该改正。

三我们还想了解这些问题:

 1、当你把浪费的粮食拿去给猪、狗吃的时候,会怎么想?                 

 2、世界每国每天浪费多少粮食。                                                                                                                                                                                                    

 3、那个国家的土地最多?

四、产生想法

         我们调查采访之后,了解了大多数人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不满,门卫的两位老师想通过我们让全校同学都不浪费粮食。许多同学也都想不浪费粮食,可又做不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研究任务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课题组外人士的沟通合作,要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善于引导,使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得到发展,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和力量的同时,保持研究的热情,激发研究的兴趣,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发现人生的意义。

“我们的活动不能就此结束”

在研究报告中,学生又生成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位同学疑惑地问我:“谈老师,我们这次研究活动就结束了吗?”我反问道:“你说呢?”“我觉得不能就此结束,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他的眼神是这样坚定,从那眼神中,看到了一份责任。对,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大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可以在餐具上印上“节约粮食”的钢印;建议校长对食堂工作人员加强教育;每个班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督促大家把午餐吃完;我们可以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多做宣传……我建议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倡仪,让更多的人把节约粮食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生的责任感感动着我,我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创造机会,让他们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地开展今后的实践活动。于是,我与学校行政联系,利用一次升起仪式的时间,让我的学生面对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向他们发出倡仪,让我的学生在此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身价值的所在,让他们的活动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之一,即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活动即将结束时,又生成了新的问题,正是学生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要加倍地保护好学生的这份热情和责任,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