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60年代,儿童影片除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铃铛》,《宝葫芦的秘密》,依稀还有印象并且比较喜欢的还有《没头脑和不高兴》。记得这部片子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形象特别有意思,特别是他俩对话的趣味性。被誉为曾经让几代儿童乐翻天的,一部极具成功的中国原创儿童片。最近,终于找到这部影片的相关图文资料,只可惜还没有找到这部影片。就无法实现事隔40年之后再次观看的愿望了,略有点儿遗憾。遗憾归遗憾,所幸这里还有图文资料和朋友们一起来欣赏。

这部仅仅20分钟的动画片,却浓缩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呢,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设计了一座1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他才想起还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去少年宫看戏,就得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不高兴”当了演员。在少年宫开幕式的那天演出“武松打虎”,“不高兴”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上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他们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在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还是变回到儿童时代。
“没头脑”的丢三落四,“不高兴”的别别扭扭,仿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有它们的影子。丢三落四的情况,最常出现在我购物的时候。记得一次家里装修完毕,得去商场买清洁用品,还要买一只小脸盆。我清楚记得在商场里是买了小脸盆的。可回到家里,怎么也找不到它了。无奈第二天上午再去商场,营业员一看见我,就笑了起来。哦,那只小脸盆还搁在柜台上,我就没带它回家!类似事件总有不断。最离谱是在家里拉好购物清单,进了超市才想起清单不在手边!买回的不是尺寸问题,就是错了颜色。
下面是这部影片里的精彩台词:
哈!你瞧,拿了这个,又忘了那个。
这孩子,做事怎么这么丢三落四的。哦,怪不得他叫没头脑呢。
谁的帽子丢啦,谁的帽子丢啦?
我的帽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
快给我!快给我!快给我呀!
不——高——兴!
快给我!快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
这孩子,一开口总这三个字,不兴奋,要不怎么叫他不兴奋呢。
他们俩啊,真是一对宝贝。
好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不——高——兴!
没头脑,你画好了没有啊?
你看,写完字就好了。
喂,不兴奋,你又要往哪儿去呀?快回来!
不——高——兴!
我就知道他有这么一句。
哎,当心摔交,快下来,快下来!
不兴奋!不兴奋!不兴奋不兴奋!
不—高—兴!
这回,真的不兴奋了吧。唉,你老这么不兴奋下去,将来大起来,可怎么得了啊!
哼!老是大起来怎么得了。这有什么?等我大起来啊,干些大事给你看看!
嚯,这我可有点儿不太相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