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侯宝林的相声名段《买佛龛》说起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艺 |

我在美国西部盐湖城的一次化妆舞会上
幽默是一面镜子。因为它可以照出什么叫“油嘴滑舌”,什么叫“哗众取宠”,什么叫“滥竽充数”,什么叫“厚颜无耻”。尤其是在相声界,这面镜子的作用就更直观些。无需多说,只要拿《买佛龛》所含的幽默内涵与其他人的段子做一个比较,顿时就会现出后者的油滑与浅薄。
《买佛龛》是侯宝林生前常说的一个相声小段,内容很简单,一个老太太怀里抱着刚买回来的佛龛正往家走时,遇上了一个街坊,二人的一问一答由此展开:那人问:大娘,您这个佛龛是新买的?老太太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当即斥责道:去,有这么说话的吗?这能叫买吗?这得叫请。
那人连连点头称是,又问:大娘,那您这个佛龛是花多少钱请来的?老太太一听这话,张口来了一句:哼,就他妈这么个玩意儿,八毛!
别看这个段子就几句话,却是侯宝林留给后人的精品相声中的精品,堪称是幽默相声的代表作,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幽默所需的几大元素。
其一,幽默离不开生活的滋润和人的内心世界。《买佛龛》中的对话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却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平民对话。而恰恰是在那些不起眼的生活对话中,隐含着普通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二,幽默离不开想象空间的拓展,因而才会让人回味无穷。《买佛龛》中的两个人对话虽然貌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经得起琢磨。侯宝林一上来就用“老太太”这个特指的年龄及身份明确地告诉人们,这个老女人已经渡过了漫长的一生,而且她的一生并不如意,处处都在受着命运的摆布。她的困境靠个人的力量难以自拔,因此她才需要买个佛龛来借助外力,而像老太太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难免会有一种渴望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摆脱现实困境的需求。
其次,侯宝林借助的这个“佛龛外力”,为观众预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表面上看,这个“外力”是特指老太太怀里抱着的佛龛,稍加开掘就会发现,佛龛不过是一种假借,因为它象征着诸多的不可知的“神”的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迷信。此外,佛龛的背后还隐藏着老太太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另一面,否则她也没必要去花这个冤枉钱。正因为老太太生活得不顺心不如意,一生的命运处处受人摆布,她才不惜去买个佛龛来与之抗争。再往下开掘还会发现,老太太买佛龛的动机本身,也在对应着她的生存环境,其中就包括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国家制度。一个国家如果能有一个让老太太衣食无忧诸事遂意的好制度,“佛龛”自然就会成为多余之物。无疑,这个层层剖析的过程本身,已经延伸出幽默所需的想象空间,同时还“一箭双雕”地完成了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初步塑造
其三,幽默离不开反差和对比。《买佛龛》中的二人对话,一主一次,一问一答,每句话中都包含着侯宝林的匠心独运:譬如“买”与“请”,一字之差,带出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也让人看清了老太太买佛龛的内心真实感受。
从老太太驳斥对方的坚决语气上看,她对“佛”可谓是虔诚之至。否则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但虔诚是一回事,生活则是另一回事。对于“阮囊羞涩“的老太太来说,不管是“买”还是“请”,她都得花钱。侯宝林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认准“钱”就是老太太最不能让人触及的“迷信软肋”。所以才会把这个相声段子的“包袱”存在这儿,不管老太太对于佛的虔诚在前面表现的多么纯净,一旦提到“钱”字,心理上顿时就会承受不了。事实上老太太自己也很清楚,她不管怎么迷信佛的力量,不花钱也“请”不回这个小小的佛龛来。
侯宝林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在创作《买佛龛》的这个段子时,已经把握住了老太太为什么要去买佛龛的深层动机。因此,他也才有可能在对话中使用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字斟句酌地揭示出以老太太为代表的一群人对于“佛”的既虔诚又矛盾的复杂心态。
从“买”不能说“买”,只能说“请”,到“就这么个玩意儿,八毛”,侯宝林让老太太心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此设计不仅强化了《买佛龛》的戏剧性,而且以线条勾勒的简洁方式,将老太太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与此同时,当这个相声小段登上舞台之后,还能借表演者之口,道出作者对于现实生活进行反讽的深层用意,而幽默也会在这个时候突然“亮剑”,直插迷信者的“软肋”,从而一举实现引领观众直面现实与反省人生的艺术追求,这也是《买佛龛》的幽默成分中最“出彩儿”之处。
通过剖析《买佛龛》的幽默成分可以看出,侯宝林之所以当得起相声大师的称号,除了他在作品的创作上精益求精,在表演中有着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是一个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他知道幽默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血肉联系,知道如何调动幽默所含的能量,更清楚幽默最肥沃的土壤不在嘴皮子上,而是深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里。《买佛龛》无疑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面幽默之镜。只要用它一照,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些滥竽充数的伪大师、冒牌大师们,是怎样糊弄百姓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那些所谓的“大师名段”华丽包装的内部,除了无知与浅薄,再有的就是无耻与狂妄。
总之,我认为,从侯宝林之后,至郭德纲之前,中国相声界除了耍贫嘴的混混和粗制滥造的“相声”垃圾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为谁也找不出几个能够与《买佛龛》相媲美,与“真幽默”相抗衡的真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