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2011-10-09 11:21:09)
标签:

曹新林

很那

油画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人民公园》 1979年

    10月4日,国庆长假过半,我接到河南省书画院美术评论家郑志刚兄电话,相约一起拜访著名油画家曹新林先生。下午4时,我们来到位于郑州市北环某小区曹先生的画室,谈画、品茶、聊天、拍照,于是这个平淡假期终于有了一份新的色彩。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杜甫故里》 2003年

   曹先生虽年过七旬,但精神抖擞,他有两个观点给我很大触动:真话与草根。真、善、美是艺术家永恒的追求,没有真,何来美?没有善,何育人?曹先生说自己永远都是一个草根,这是先生的一种心态,翻开简历,才发现他可真不草根:先生曾任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南油画学会会长,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作品: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粉笔生涯》获银质奖;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老前辈》获优秀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世纪老人》获优秀奖;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寒露》获提名奖... ...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朱仙镇》 2003年

    就是这样一位前辈,油画界的资深大腕,坚持草根心态,坚持实地写生,坚持说真话,于是就有了这些生动,饱含激情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更是中原这片热土的变迁史,真实而厚重;深情而唯美。因为有他,让我们有幸看到了1997年的人民公园,2003年的杜甫故里,以及一位画家眼中的河南。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玉米情话》  1995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玉米地》 1997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宋陵春早》  2003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雾锁深山》 2005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村路秋晒》 2005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中牟小村》  2006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村头水池》  2007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渠边小屋》 2007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农民头像》  2008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大地回春》 2008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农妇》 2008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寂寞的梨花》 2009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森林人》 2008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穿呢子大衣的老人》 2009年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曹先生近照。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曹先生与他的画。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曹新林与郑志刚论画。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我与曹先生合影留念。
油画家曹新林笔下的河南
签名赠书。

                曹新林 无限沉迷而又不断痛苦

                            文/郑志刚

曹新林有狷介气质,也有对艺术的理想化热情,他活得单纯而清澈、耿直而倔强,当然,这是以拙于世术为前提的。据说当年从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后,他大可回湖南家乡工作,但是,仅仅出于一种对北方苍茫雄浑、古厚悠远的地理及文化气象的向往,便义无反顾地在分配志愿栏内全填了“河南”。其冲动可爱如此。待得真到了中原,他的头一件事便是造访心仪已久的黄河,在这条浑浊浩荡、气吞万里的大水边抚膺啧啧,恋恋不去。或许会有人笑他书生,但仅从这些看似与艺术无干的事情上,我便断言他必成优秀画家。

他果然画得好,好在真性情。他的画里有一种掩藏不住的楚味,浪漫诡谲,我想这可能与其出身湘省、求学岭南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属性注定要铭勒人之一生。另外,我觉得他着意饮吸了中国民间美术甚至儿童画的汁液,这又使画面上时时拱动憨拙天真之趣。有人说他走的现实主义道路,我看未必尽然。事实上,成名作《粉笔生涯》之后,他的画就不怎么忠实于具象了,似乎更要淋漓抒写一己之内心。所以他的画,罩上了一层迷离恍惚的薄霭,描绘对象也相应“印象”化,比如《抬头望柳》、《秋玉米》、《霸王别姬》、《门神》等。这是一种心灵视象的真实,更具某种深味。我揆度他曾受莫奈、梵高影响,也受了中国那几位逸民画家譬如髡残、八大山人等的启发。当然,他主要还是绍述伦勃朗、马蒂斯、莫迪里亚尼、维米尔诸西贤。
   在自己倾心拜服的“古远、豪宕、苍朴”的中原大地,数十年来,选定底层苍生作为描绘对象,在黄土蛋蛋遍地翻滚的大平原上,曹新林与农民兄弟们同晴共雨相濡以沫难分彼此。个中,沧桑的老年农夫与朴实而丰盈的年轻农女,尤为他的画笔所偏爱。

于《豫西老农》、《马车夫》、《世纪老人》、《残阳》、《张望》、《冬韵》、《午夜月色》、《持白条的老人》、《柠檬汁》、《做风葫芦的老人》、《坐藤椅的少女》等画作中,我品咂到一种淡淡伤感,这或许是画家在试图对生命意义作探询与沉思时所渗出的。这是曹新林对画中人物的生存与命运所表露出的悲悯情怀。这种情怀大概由两部分组成:炽烈的爱;前路未卜的迷惘。多年来,曹先生难以自已地在这两种意绪之间穿梭游移,无限沉迷而又不断痛苦。

 

郑志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510071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犬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