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帐书”亮相郑州,无人能解其寂寞!

标签:
杂谈 |
写帐就是写帐人向神灵请示后,得到上天“旨意”,根据指示在纸、绢、布上画上文字、图形等。写帐人写完帐就要把帐书拿到神灵面前展示,请神灵审阅,这就是“展帐”。此时,还有能看懂帐书部分内容的香客,即“解帐人”,前来“开帐”,以歌唱、舞蹈等方式向其他香客讲述帐书内容。最后是交帐。由于“写帐在中原,交帐在九莲”,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九莲山写帐,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写帐人要将帐书带至九莲山,将其付之一炬,因为只有烧掉,上天才能知道写帐人的祈求。
“如此神奇的传统民俗始于何朝何代有待调查研究,但帐书真正被人们发现还是在去年。”九莲山景区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丁丽明说,由于帐书写完后写帐人就会将其烧毁,因此帐书遗存几乎没有。为了将这一民俗保留下来,九莲山景区努力劝说写帐人“手下留情”,才使得一部分帐书能与人们见面。
4月17日~23日,在郑东新区河南省美术馆,将举办《灵魂的叙述——九莲山小西天帐文化》展览,公开展示挽救下来的帐书。届时,将有知名的民俗专家参加展会,而且一些写帐人和解帐人也会出现在展会现场。如果解帐人“接到了神灵的指示”,他还会现场解帐。
谜团
为啥要写帐?写的啥内容?
有人说它是迷信,也有人说它是艺术品,但众说纷纭过后,还是无人能给帐书定性。
香客为何“写帐”?上面的那些符号、图案究竟有何含义?写帐人和解帐人从不愿回答过多。
有写帐人说,他们本身并不会写帐,而是按照神的旨意写,他们写的帐书也是体现神的旨意,自己也不知为何去写。
丁丽明介绍,写帐人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有男有女,目前发现最大的85岁。而且写帐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
“最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写帐人文化水平低,但他们写帐时高超的书法、绘画技艺,即便是专业人员也无法做到。”丁丽明介绍,著名的学者、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领导人冯骥才去年看过帐书后,连连称赞:“了不得,没见过。”
这些帐书中,有的像古老的象形文字,有的像是一幅画卷,上面画的有大树、果实,或者干脆画了一个“凤身人首”的画像。问到这些是什么意思,写帐人有的回答“天机不可泄露”,有的则干脆说:“我也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这些“天书”甚至难倒了民俗专家和美术专家,他们也不知道写帐人为何要写,为何能写这么精美,写的究竟是何内容。而且大型帐书可长达110米,写帐人大多经济拮据,为了写帐他们却无怨无悔,最后还要一把火烧掉,这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看写帐还要到九莲山
为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山付出了大量努力,比如竭力劝说写帐人把部分帐书留下来,给写帐人提供经济支持,创造写帐环境。为让更多人了解写帐,九莲山从去年农历九月初九开始举办第一届帐书节,而第二届帐书节将于今年的九月初九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