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谒“诗圣”杜甫墓

(2009-10-08 22:06:13)
标签:

杂谈

   拜谒“诗圣”杜甫墓

  来到洛阳偃师,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个是玄奘故里,另一个就是杜甫墓地。杜甫墓异常清幽而安静。

拜谒“诗圣”杜甫墓

   杜甫墓在洛阳偃师杜楼村的偃师城关三中校院内,而这所学校正是我妻子就读的中学,今年十一长假我们一起拜谒了“诗圣”之墓。

拜谒“诗圣”杜甫墓

一个高大的清代石碑立于墓前,上刻“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

拜谒“诗圣”杜甫墓

  在墓的左前方一石碑上面写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河南省人民政府一九六三年公布,洛阳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立的字样。

拜谒“诗圣”杜甫墓

在这个深秋的季节,到处翠绿一片,很多牵牛花将这里点缀得更加具有灵气。

拜谒“诗圣”杜甫墓

墓上的枸杞

   唐朝是诗歌高峰时期,而杜甫诗作更是这座高峰的绝顶之一,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人,满腹经纶,忧国忧民,一生坎坷,最后客死异乡。他的不幸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据了解,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字子美。他幼年丧母,由洛阳的姑妈带大。公元741年,在结束了对江南和齐赵的“壮游”后,怀着对姑妈的眷念他从山东回到东都洛阳,在偃师县城西北尸乡的首阳山下挖了几孔土窑,居住下来,这里也是杜甫两位先祖长眠之地。 

    公元754年,因得一八品小官,杜甫携家离开偃师前往京师长安。次年11月,安史之乱便爆发后,杜甫一家颠沛流离,饱受艰辛。 后来,杜甫在兵荒马乱中弃官前往四川,并在成都筑草堂而居。漂泊江湖之间,他非常想念洛阳的故园。然而,由于战乱的创伤和生活的贫困,杜甫终究未能再回到洛阳。公元770年冬天,杜甫一家出蜀返乡,困居荆湘,因为贫病交加,随后悲惨地死在一条孤舟之上,时年58岁。临终之际,杜甫嘱咐次子宗武,在他死后,一定要把他葬在先祖杜预墓前。但宗武一直穷困,无力完成父亲的遗愿,只好将父亲的遗体暂厝在岳州平江县南的一块田地里。宗武死后,又嘱托他的儿子嗣业,无论如何要将祖父归葬洛阳。在杜甫去世43年之后,他的孙子杜嗣业历尽千辛万苦,甚至是四处乞讨,终于勉强凑够了路费,把杜甫的遗骸运回洛阳偃师,埋葬在先祖杜预墓南。 
     读完上面的文字,让人悲凉万分,真是天妒英才,造化弄人啊。不过让我安慰的是“诗圣”杜甫最终“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河洛大地。为了这一天,他生前不知梦过多少回啊,那一条希望之舟没有顺利载他回乡,而搁浅在遥远的异乡江面,在杜甫仰天长叹中,在后人的惊天动地的哭声中,他一定久久不愿瞑目。从此孤坟上野草岁岁枯荣,长眠者归乡之情日日剧增。问苍天,天不应,问大地,地不答。

  拜谒“诗圣”杜甫墓

    今天,当我们停驻在杜甫墓前,心情格外沉重。我们脚步轻轻害怕惊扰了他,我想他老人家太累了,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成都杜甫草堂能成为四川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杜甫墓却如此冷冷清清。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带领,外人很难找到这里。没有指路牌,没有导游图,进墓园首先要进校园,这恐怕是中国最特别的风景吧。

    不过我到是很羡慕在这里上学的学生,当他们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歌时,就可以到作者的墓前叩拜一番,想想作者当年看到了门前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的船舶时候的场景。他一定在想,这些船舶既然可以从东吴而来,就一定能够乘它顺江东下,那样就可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实现回乡的愿望了。

   埋葬亲人土地的地方就是故乡,杜甫出生在河南巩义,距离洛阳偃师杜甫墓地几十里路程,要是古代骑毛驴一天肯定能够抵达。如今他和祖父杜审言,十三世祖杜预共同守望这块自己生活13年之久的故土,也算是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了。何况这里还是 “诗仙”李白和其会晤,结识成友之地。他们曾“醉眠秋同被,携手日共行”,赋诗唱和,切磋诗艺,亲密无间,创作了大量充满豪迈之气的诗作。因此他的梦不再留下遗憾。

   我最喜欢杜甫的两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文章或者心中引用过,其温暖和安慰了多少漂泊在外游子的灵魂。今日,我能有机会亲眼一睹杜甫之墓也算了了一桩夙愿,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一次净化和洗涤。

   如果有朋友到了洛阳偃师,去杜甫墓一游一定会有所收获。从偃师火车站到杜楼村大概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到了村口问一下杜甫墓或者城关三中,热情的村民会为你指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