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摄影师卢键
摄影师卢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940
  • 关注人气:30,3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一本安放漂泊者灵魂的书

(2009-07-26 13:57:22)
标签:

杂谈

《秦腔》,一本安放漂泊者灵魂的书
   我没想到我会看完贾平凹的《秦腔》,但09年7月25日23时我真的看完了。这也是我在郑州看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寸来厚,452页,我需要写一个帖子纪念一下。
   当时我买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一句话: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买回后,我先看了后记,看到了很多我能想到却说不出来的话。于是我决心一定要看完,可刚看几十页就感觉有点累,就想也许现在还不是我看完它的时候吧,我还没到作者这个年龄,对故乡远没有他那种绞缠复杂的情节。可慢慢我喜欢上了这本书,每天晚上洗刷完毕躺在床上看它,那简直是一种享受。我经常是看到实在瞌睡了就把书一折,旁边一放,接着开始梦回故乡。看《秦腔》的日子甜蜜伴着忧伤。
     在这本书里我找了太多的共鸣,作者写书的时候,也是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省城和他一起生活。故乡很多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有下煤窑被砸死的,有的在外面因为生活所迫而犯罪的,有在城市拾破烂的,也有有年轻女子在外当小姐的……青年男子都走了,家里剩下的就是老弱妇幼,连老人上山都需要在别处请劳力。面对大量土地荒芜,面对乡镇干部野蛮暴政,面对长辈慢慢老去,作者有太多无奈和酸楚。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写到:“如果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惘和辛酸。”
    作者借用引生这样一个外人认为疯子的眼睛,细致入微地记录着故乡的一切,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巧妙的故事结构,用极为朴实的文笔流水般描述着故乡,那里普通农民的平凡生活,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悲欢离合。但始终有一条主线:他爱着白雪,一个他得不到的女人。他只能远远的看着她、想着她、梦着她,追寻她的足迹,寻找她的影子,开心着她的开心,哭泣着她的哭泣。
   作者最后说要用此书为故乡树一个碑,把过去的故乡,和作者有关的故乡永远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凝固起来。但在作者心里故乡现在却是一个永远痛。
  我想每一个游子都是深爱着并眷恋着故乡,但故乡贫瘠的土地,落后的生活条件,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我们不是诗人,写不出《静夜思》那样的千古思乡诗句来安慰寂寞的灵魂;我们也不是旅行家,体会不到远方的美丽和永远的诱惑。我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曾经卑微的理想被迫离家,选择了远方,在陌生的城市寻找一个栖息之所。所以我们需要找一种东西来吻合我们的心灵,一首歌曲或是一本书,一段文字或一句乡音,我们一直不停反复寻找着,每次发现都如获至宝,正如我在这里读到了《秦腔》。
  我想没有人天生喜欢漂泊的,没有人愿意选择他乡,这里有太多的无奈。谁不是在难舍中挥手告别,为何故乡路边的小草小花如此旺盛?那里留下太多游子的泪水!
  对我来说,故乡分为两个阶段,父母在与父母不在。
  有父母的故乡,那是一个完整的故乡,充满了思念和温馨,那是避风港湾,心灵疗伤圣地,是游子寻找一切机会要飞奔的地方。那是一个晚上睡觉不做梦的地方,同时也是游子梦中快乐的天堂。
  当父母不在故乡的时候,故乡就演变成了一种伤感的符号。于是离家回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离家久了就想回家,回家后看到空空的老屋,看到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人,孩童时的欢笑,熟悉的房子,熟悉的气息,熟悉的小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当这一切只能当成一种回忆时,最后只留下期盼和永久的叹息。痛苦着纠缠着,希望靠近又难以抵达,心底的坐标慢慢放大直到模糊。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悲惨的莫过那些游子因种种原因最后客死异乡,有的人走的很早,漂的很远。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在山西挖煤回来的是骨灰,一个堂哥因为犯罪而被枪决捎回的是死讯,还有一个乡亲更可怜,他死在归家的车祸中!我想他们心中定有太多的爱和太多的恨,最后折断的翅膀没有带他们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逝者远去,留下了亲人千万行的泪,和永远盼不到的归期。

  此刻我突然徒增伤感,他们几人孩童的模样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写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但他们的亲人永远不会看到这段文字。现在我只希望他们的灵魂不要迷失方向,一定要回到熟悉的故乡,永不漂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