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总会贴灶神、门神。听老人说门神是辟邪的,能将一切的妖魔鬼怪都挡在门外,而我总分不清是应该将秦琼贴左边还是该把敬德贴左边。后来知道木版年画的故乡是河南开封朱仙镇,去年的一个冬天我和同事来到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无奈和叹息。
如果说去年是为了解朱仙镇,那今天我同事一起来到开封主要是了解木版年画。10月30日上午,我和李锐,小范三人轻轻敲开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馆的大门。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馆馆藏珍品












这四张是邮票原形。
我们到访受到了该馆馆长任鹤林热情接待,不仅给文字详细介绍了木版年画的故事,还很配合我的拍摄。






这是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后面背景是我让工作人员拿了一块KT板临时放到那里。他的手要抓住什么,是历史还是未来?

模板
我们的影象

任馆长给我同事介绍木版年画相关情况

我在体验制作过程

我在标志性地方留影

我和任鹤林馆长合影。
连接:下面这几段话是去年我从朱仙镇回来后发博客的文字。
我们一行是第二天早上去的朱仙镇。朱仙镇一个带着神话般的名字,是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曾因木版年画而闻名繁华,如今却落寞得让人心疼。她就像皇宫中失宠的妃子一样,在她身上残留着高贵的气质和失宠后的沧桑。高高飘扬的招牌,依然招不来神仙的光临,空空的街道,多家商户闭门谢客,太多的游客从好远的地方来了,留下了一声叹息,花了几元钱买几张正宗的木版年画带走,用相机在一些带标志的地方拍几张照片留念,证明自己曾真的来过。
岁月的长河中,潮起潮落,失去的毕竟永远都找不会来了。在朱仙镇,我遇到了一位老伯,他介绍以前这里是多么的繁华,河上船来船往,路上马车成群,街道上做买卖的吆喝声彼此起伏... ...如今一切都已经结束,繁华的朱仙镇留给了当地群众了太多故事,太多的记忆与无奈。现在我可以用相机拍到的河水几乎干枯,残荷满地,偶然看到一辆马车让我兴奋不已,赶快聚焦按动快门,害怕时不再来。
朱仙镇,要找回曾经的繁荣很难!也许永远都不可能。我只是希望,多年以后,当人们提到朱仙镇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知道那是木版年画的故乡就已经知足了。

这里面不是邮票,而是邮票的原形,四张木版年画

108张不同样子的扑克牌
我们告辞时,任馆长送给每人一盒扑克牌,另送我了一套木版年画邮票的原形-4张模板年画,在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果我的朋友有机会去开封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开封市南书店街58号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馆里转转,那里可以买费参观,观摩木版年画制作过程,还可以随意拍照。
本来想写点木版年画的介绍,可一想网上什么没有啊,想了解的朋友在百度上一搜索要什么有什么,既然自己本行是摄影还是多发点图片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