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每年春节,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这些话的,十之八九是进京务工的外地人。每年春节,公司都会为假日期间的值班人员排班犯愁,因为这些新兴行业的年轻员工以外地人居多,一到春节大家归心似箭,即便值班可以有两到三倍的工资,也很难诱惑多少人留下。事实一再证明,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过年就是要和亲人在一起,没有亲人的地方,只是我们栖息的房屋而不是可以让我们有归属感的家。
为了回家,我们可以披星戴月到车站排队买票,为了回家,我们可以忍受车站、车厢里的拥挤混乱,不怕长途旅行导致的身心疲惫,为了回家,我们舍得花费平时不舍得花的钱高价买票和为亲友购置新年礼物。虽然,春节在家待的时间可能还没有来回路上耗去的时间多,可是毕竟是和父母亲人在一起辞旧迎新了,也就了无遗憾了。和父母亲人一起过年,纵然辛苦,也很幸福。
在家和工作的城市之间如候鸟一样飞来飞去,恐怕是快速城市化的这个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无法逃避的宿命。尽管城市需要我们,却没有敞开心扉完全欢迎、接纳我们。尽管我们为之奉献青春和激情,却依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把我们阻拦在城外;尽管我们也期待能把父母都接进城市过一个特别的新年,却发现狭小的蜗居根本无力为他们安放一张床。在这样的城市里,每到过年,就会让我们感到陌生和孤独,每到过年就会想要快速地逃离。
城市文明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城市文明不只是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城市文明还需要人文关怀,要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家,而不是时时处处把自己当成过客。让阖家团圆不再是只有春节才能圆的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月26日,两名背着大包的农民工在郑州火车站准备回家过年。当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在郑州火车站,南来北往的农民工背着重重的行囊,准备回家过年。
1月26日,在山东打工的耿立波背着大包在郑州火车站转车准备回云南老家过年。
1月26日,一名农民工扛着大包在北京西站前走过。当日,北京西站迎来客运高峰,上车旅客人数预计突破20万人。
1月26日,一名农民工扛着大包在北京西站前走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