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实现结构化预习

(2015-01-15 16:28:23)
标签:

基础教育

教育科研

分类: 杏坛独步

怎样实现结构化预习

 

“结构化预习”是随学本课堂研究的深入,正在兴起的一种学习思维方法。对于教师是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则是一种学习法。

那么,什么叫结构化预习呢?首先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是较之于线性思维而言的。传统学习思维往往是线性的、单一的,近而导致认知的肤浅与表面。而结构化预习则立体的、多面的,因而实现认知的有深度,学习的高效率。学生的结构化学习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学高效追求者追捧。

怎样实现结构化预习呢?

一、 设计思维结构化

第一,教学目标必须是结构化的。按新课程教学要求,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必须作结构化设计,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要求。

第二,导读问题设计必须是结构化的。问题是实现学习的开始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结构化呢?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单元的问题设计都是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入手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预习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拓展性问题,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通过拓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演练,近而达成情感目标。我们看这四类问题,很明显的有自己的梯度,体现了目标的不同维度,问题组合的结构化、立体性特点显著,有这样的问题做基础,学生走向预习机构化变成一种可能。在我校这些任务通过一张“导读单”的教学工具承载。事实上一张设计合格的导读单的整体呈现,恰恰体现了结构化立体性的设计要求。

二、实施策略结构化

过去教师对预习的要求就是提前投放“导读单”,让学生做好“导读单”,但往往不尽人意,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深度预习。认真反思,我们的实施策略是线性的、单一的。构化预习的实施要实现结构化先,教师要有教育引领意识,对学生进行经常不断的预习教育,真正使学生认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对于成长、对于未来意义与价值。其次要教给方法。过去我们的“导读单”功能被弱化,师生把“导单”变成了“练单”,显然是错误的“导读单”的功能重在“读”,通过“读”实现学生对教材的“查、划、写、汇、练、思”,然后才是做“导读单”,设计个人问题。完成以上任务,非十遍以上的阅读不办。这样才实现了对结构化预习的实施。

三、预习管理结构化

“好学生是教出来的”,对预习管理也实施结构化。一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结构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实管理评价自己的学习,并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二是教师对学生预习的管理评价跟进。第三是对于预习的管理评价,绝能仅仅限于一张“工具单”,更应关注到书本上学生查划的丰富程度。有了以上元素加进来,我们预习管理就克服了线性、单一的问题,变得立体、多元。结构化管理是实现结构预习的保障。

从预习设计结构化到预习实施结构化再到预习管理结构化,整个过程的思维就是立体与结构化了的。有了这些做前提,课堂当然会发生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