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乌丹五中赵国军校长
(2011-04-28 11:09:01)
标签:
导读单韩立福训练单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洋思中学情感 |
分类: 鸿雁传书 |
国军老弟:
为参加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研讨班,有幸在北京再次相见。没记错的话这是我们的第三次相见了,第一次是上个月在我校举办的“三省五校同课异构”活动,你带着你的老师给我们竞业园学校做示范课;第二次是在洋思中学开展的全国六所课改名校赛课活动,你带着你的老师参加赛课。而这次我们是同时作为会议发言嘉宾参加会议的。会议结束时,正好北京的几所学校要到你的学校看课,盛情相邀,更兼你亲自带路,于是欣然前往。我知道,在你刚刚知道我要去内蒙的消息的时候,你还在来北京的火车上,一再嘱咐内蒙的聂校长,一定要安排好我的生活。说实话,当时知道了你的安排后,心里热乎乎的。
有你的陪伴,大家一路说笑,来到了你的学校所在地翁牛特旗镇的乌丹,7个多小时的车程一点也没有觉得乏味,临下车时还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二天,我随着大伙儿开始推门观课。其实这正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想好好了解了解你们的课堂,了解一下你们对课堂的建构背景,以汲取对我们有价值的营养。
我一共观察了三节课,第一节是初二·3范志勇老师的数学“问题解决课”;第二节是张振伟老师的语文“问题生成课”,第三节是我熟悉的田子奎老师的“问题生成课”。在认真观察了这些课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情况,产生一些想法,本想在评课中与相关的负责人做一下沟通,并希望有机会单独与老弟交流一下看法,但因临时改了日程失掉了交流的机会,故此给你写信。
老弟,这些年你带领着乌丹五中走过了沟沟坎坎,跨越了别人不可跨越的重重障碍,走到了今天的辉煌。这其中有多少辛辣、多少纠结,同为在校长岗位上呆了这些年的我是能体会的到的,也深知你心中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令我和大家都不可企及和佩服不已的,在有了这几次交往之后,对你和你的团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是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从内心里认定了你这个朋友,当然,不论是上次在我校的活动,还是这次我来乌丹,我都亲身感受到你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只是由于我不善言辞,讷于表达而已。
今日一别,后会无期。于是把对你的尊重与理解化作下面对我所听的三节课的课评文字。
主要优点:
1.师生课堂情绪饱满,教学热情高涨,令人感动。三节课上无一例外的表现出这一特点。一是教师本身的情绪,对学生的感染与带动,二是学生本身的热情阳光,这使得课堂上每一个人始终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情绪氛围,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有效教学则充分挖掘这些过去看来的非教学因素,这种状态是最利于教学信息传输的,这种教与学的状态,课堂想不高效都难。
2。教师环节教学意识突出,既能做到“教”,又能做到有针对性。综观这三节课,无一例外的涉及到学生的课堂自学、小组讨论等学习动作,在这些占课堂时间近一半的时间里,教师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实施“一对一”的教学,这使得课堂高效成为现实。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不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做“齐步走”式的“教”,却不排除在课堂环节中的教师的“教”,事实上这个施教的过程之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与教学意义非常之大。在此基础上,若做到教的有针对性,即教师在备课中就设计了课堂上的教学对象,并有相应的教学对策,那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不仅仅是认真了,简直可以说是伟大。这种情况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
3。小组学习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学习是课堂三大学习策略之一,观察这三位老师的课堂,小组学习的应用已经是炉火纯青,在课堂上能灵活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策略。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小组学习方式的需求。能在不需教师指引的情况下直接实现从自学到小组学习的过渡,进而实现问题生成或展示解决。毫无疑问,这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并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渗透与强化小组意识的结果。这也是作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
4。学生的展示学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展示是新课程课堂上一直所倡导的,在我听过的这三节课上,无一例外的看到了学生的课堂展示,有的是学习成果展示,有的是小组问题展示,有的是通过板演展示,有的是通过其他形式展示。这些学习上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上的成功与愉悦,这种积极情绪的积累会使学生以更阳光、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我在课间的活动中也能感受到学生的阳光与积极。
另外,三个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与高招,不再一一赘述。
目前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课型及课型功能的理解把握还不够。有效教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以多种课型实施教学。很显然,不同课型的设置有不同的目的任务与要求,教师要把握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型组织教学,并完成这些课型所要求达到的任务目标。在我听过的三节课中,有两节是“问题生成课”,我们知道,“问题生成课”的任务是生成班级问题,但是在这两节课上却没有看到师生为了生成问题有哪些实质性的行动,都是在下课时教师告诉学生把尚不明白的问题整理好交给老师。这显然不是有效教学所说的问题生成,即便是学生有问题交给老师,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层次会很低。而如果教师就以这些问题作为“问题解决课”的任务的话,毫无疑问,课堂效率是低下的。
另一节课是初二数学的一节“问题解决课”,我看到教师发给学生的《问题生成单》上呈现的全是数学题,教师在单子后面的预设则是一道更具综合性的数学题。我看到课堂上的问题解决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做这些数学题,直至下课。没有看到有效教学所强调的规整的课堂训练。由此看来,老师对于“问题解决课”任务与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的认识上都是有偏差的,离有效教学的要求还有距离。
就此,以我的实践经验,需要做的工作当然是对教师进行课堂技能培训,迅速纠正教学上的偏差,实现课堂上的高效。
2.对课堂工具的设计与使用欠当。课堂工具是有效教学的另一大研究成果,只有使用得当才会发生高效。在这三节课上,我都看到了老师们对工具单的使用。我发现单子设计上在一些学科还有偏差。就像前面说到的数学问题解决课上的《问题生成单》的设计,毫无疑问,这是一节数学“问题生成课”上的成果,而这节课上生成的不是数学问题,而是一组数学题,这种状况显然还不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有效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以自己的初始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对数学学科来说显然不是数学题。数学题的呈现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毫无学习乐趣可言。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学科思想的培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就被这些数学题挡在了课堂之外,说到底这还不是新课程课堂。这是关于数学课堂工具的设计问题。
两节语文课都是“问题生成课”,“导读单”的设计都是好的,只是在对单子的使用上有一些看法。我在课堂上通过看学生的“导读单”与课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不充分,一是“导读单”上的课前预习成果呈现不足,二是课本上的课前“查划”不明显,三是没有对单子进行多元评价。有效教学强调“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课前学生预习的功夫做不到位,必然影响到课堂,事实是这两节问题生成课都没有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客观上讲师生生成意识不强,寻求根源的话还是由于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问题导读-评价单》作为有效教学很好的教学工具,就是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的一个工具,使用得当才会实现课堂高效。
对有效教学工具的设计与使用问题,既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也有操作技术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是思想引领在先,技术指导跟进,过程监督到位,讲评评价落实。才会实现我们追求的目标。
3.课堂导学动作设计的精细问题。这可能是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永远都要涉及到问题。实施有效教学,各学科课堂导学中不约而同的设计了学生的“自学、交流、展示、训练”等动作,乌丹五中作为有效教学先锋校,在我听过的三节课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这些导学动作的呈现。就三位老师的课堂导学动作,我想谈的是,一给学生的“自学”时间还不充分,自学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过多,还不能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二是学生的交流缺少必要的课堂策略,有的随意设置交流,有的交流缺乏目的性,有的仅仅停留在《导读单》或《训练单》的答案上,缺少深度;三是学生的展讲技能还不高,需要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展示高效益;四是缺少规整的课堂训练,两节“问题生成课”就不必说了,一节数学的“问题解决课”上除了把作为“问题”的一组数学题完成之外没有更完整严格的课堂训练。这些不完善的地方必然带来课堂学习的低效。这是我们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所不愿意看到的。
4.关于课堂的拓展度与延伸度问题。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仔细拜读过老弟的一些报告材料,对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从课堂实践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说明你是重视这一点的。但在我观察的三节课上,几位老师的教学重视的仍然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而教学的最高目标还没有触及到。我们知道,情感目标的达成靠的是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对此,文理不同学科切入口有些不同,文科应着重在思想情感、人文情怀方面对文本进行挖掘、引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像两节语文课分别是《藤野先生》和《口技》,显然都蕴含着很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但在课堂上都少有看到这种情感的引发。理工学科应更多的从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上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应用于现实生活。我观察到在数学课上《平行四边形》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停留在让学生做习题上,虽然有的学生也提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却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智慧火花一闪而过。我们实施有效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对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课堂高境界的重要体现之一,离开这一点,我们就不要谈什么有效了。
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更要重视在预习中个人问题的发现。要引导师生像对待作业一样对待预习,保证预习质量是实现课堂有效的前提。当然与之相配套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导读-评价单》,保证这个单子的质量。要做到这些还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技巧问题,更多的是靠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与教学上的投入,没有热爱做前提,我们尤其不要谈什么有效教学。
老弟,絮絮叨叨对你说了这些,你该不会厌倦了吧,不过我是为了大家能在有效教学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敬重你的为人,才对你说这番话的,若有不当,还请老弟海涵!同时,在内蒙活动期间,老弟不计嫌隙,对愚兄格外关照,对于这份抬爱,愚兄一直谨记于心,无以为报,惟以此函略表寸心!
最后,谨祝老弟事业发达,学校越办越好,也祝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机会带弟妹来内地走一走,愚兄一定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