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校园教学方案
(2010-05-19 16:44:48)
标签:
京剧传统文化戏曲文化舞台艺术精品华夏子孙教育 |
京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京剧进校园,会为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一泓清泉。如今的校园被各种文化(有不少不良文化)所浸染。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虽然很丰富,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却难以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以至于大多数青少年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到了一无所知的尴尬境地。若京剧进校园甚至能够走进课堂,那我们的生活中必然就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让那些涂着色彩的鲜活的形象,优美动听的唱腔,从台上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啊!
此外,这也是中央文化部、教育部对传统文化加以重视和保护的必要之举,京剧从小学抓起,从小就发现它的美,培养出鉴赏习惯,那么将来长大成人后,才能够去欣赏它,爱护它,才能够让京剧走进青少年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心灵。
再是,作为每一位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承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这份宝贵的遗产,这对我们青少年文化修养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计划
1.开启鉴赏课
首先开启鉴赏课,引导学生欣赏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学校校园广播配合京剧教学,在课间操或下午课外活动间播放一些京剧名家名段或学生感兴趣的唱段,诱导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并喜欢上京剧。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京剧孤立地、枯燥地“单立门户”,要与音乐、历史、美术、汉语语言学、礼仪、法学等结合起来(京剧本身已包含了上述内容,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在欣赏鉴赏课的同时,发现特长生,发现艺术人才和爱好者,选拔出艺术骨干进行专业性艺术培训,目的是为全县“京剧进校园试点展演活动”打基础。
2.专长生辅导
选拔出专长生之后,要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当然不是要求学生做到专业水平),主要是在“唱、念、做、打”四功和“手、眼、身、法(发)、步”五法上指导学生,在指导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适合哪种角色,再根据角色定制合适的选段或折子戏。
在制定曲目时,还要注重京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要注重其音乐性、可听性和可唱性,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循序渐进(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如果能把课堂引导学生对京剧艺术的情感、爱好延伸到校外以及家庭和社会,再如果有可能,学校组织开展京剧舞台艺术精品进校园做公益演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戏曲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情感!
综合上述,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一是把教委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把京剧普及到每位学生当中,二是要从中发现艺术苗子,做专业培养对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台精彩的节目(1个半小时)向领导汇报演出。
当然,实施上述计划还需要学校领导 和音乐老师的支持和配合,要完成1个半小时节目的演出,当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经费问题,道具、服装、化妆品(京剧专用)等,总之,要把京剧教师所的艺术知识和舞台经验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运用到教学中,真正把我们的国粹普及到最基层,让学生记住京剧、热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