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怎样整合课堂资源
(2009-03-29 00:00:00)
标签:
教育 |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上早就没有了教师独霸讲台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生龙活虎、积极参与的感人景象。老师还在,学生依然,为什么从压抑到活跃,从沉闷到生动,根本还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个体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来。
但实际情况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个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而出现教师差别进而导致班与班的差别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对课堂资源的整合能力。
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讲,当你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时候,就是在面对你的教学资源,这是一个可以利用、可以开发的巨大的智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学会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就是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你在四十五分钟、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学期或三年的教学目标。如何整合呢?这里面有一大篇文章要做。
1、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首先要在学科教师与班级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优化的异质学习小组(三——六人),小组的结构方式是“A、B、B、c”,小组成员要优势互补,性格互补,这个“互补”的实现就是教师对你的课堂资源的一个整合。
2、发挥小组交流的优势。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切机会,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呈现到课堂上是,“感知目标”须交流,“自学文本”之后要交流,“三层训练”要交流,“归纳延伸”要交流,各环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设置交流,在交流中,使优者更优,劣者提升,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与锻炼,这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又一开发。
3、发挥班级交流的优势。小组交流达成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提高。而小组交流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学习中还是会遇到的问题与障碍,怎么办?教师的任务仍然是继续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让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你的疑惑正是我的收获,而他的收获正是我的问题,交流层面的上升,使学生的智力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生生互补,弥补了小组交流的不足和遗憾,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智力水平,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
4、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一谈改革课堂,很多教师就意识到“我”不能“讲课”了,其实教师不讲课并不是意味着你的作用在弱化,相反,则是对教师个人能力与素养的更大挑战。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与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的多重角色本身就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挑战。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的这个资源系统不是一个闭合的系统,而是要充分的对学生开放的公共资源,就像一台电脑的共享文件,学生不仅是人人能用,而且随时能用。“人人能用,随时能用”,——这是另一个问题。在这里强调教师这个资源在课堂上的开放性,作用非常之大。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善于利用和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更要善于利用和开发自身的资源,实现与学生资源的共享。
试想,把教师看作是课堂教学中的资源之一,本身就是一种革命的理念。
做到对学生资源,教师自身资源的整合,这既是“竞业园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的体现,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前景无限。
当然,课堂资源不排除教学本身之外的其他资源。如:学校环境、教室环境、教学硬件,班级文化等等,只要我们有意识,随时都可以整合进我们的课堂,发挥巨大的教学作用,去实现在别人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