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构成、功能、调整

(2008-07-19 10:25:51)
标签:

期待视野

图式

接受者

读者

文化

分类: 文化长廊

在文学的接受方式中,个体接受是指读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内容要受读者个体的接受需要和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以及在接受过程中的具体心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其中就涉及到“期待视野”的问题。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两个方面,用一位接受美学家伊瑟乐的话说,不是“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作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每个接受者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等这些接受的前提条件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期等视野。

 

期待视野包括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价值的期待。期待视野受接受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程度、艺术素养、审美趣味以及接受进程中的具体心境的影响和制约,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

文学的期待,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形式因素而作出的一种目标预测和心理期待,包含了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关于这种形式的经验和与体载认识,比如,阅读一首诗,读者的脑海中会立刻反应出关于诗歌形式的有关知识印象,由此联想到诗歌的节奏、韵律及意境创造等阅读定向,并作出相关阅读期望。

 

一般来说,期待视野是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三者紧密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背后的更加深刻的原因:时代、社会、文化传统的规定性则是落实到接受个体的心理上而得以显现的。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可以说的对文学的真实的满足。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每一个文学接受者都具有的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由于这种既成心理结构图式的存在, 使得我们读者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会时而不时地拿出这种心理结构图式与 阅读的文学作品本身相对照。在这一比较过程中,如果作品的情节结构与接受者的既成的结构图式相比较吻合, 也就是说作品能够满足 读者的这种经验期待视野, 那么读者就会觉得这是真的; 相反, 如果比较过程中冲突之处太大, 那么, “真实感就会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 的! ”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衡量一篇文学作品真实性的标准是这篇作品能否满足文学接受者既定的心理结构图式,即这篇作品能否满足读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我认为“视野”还暗示了作品意义与读者解读经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审美距离”,也正是这种距离的存在,为阅读教学研究读者阅读能力提供了伸缩的空间,也使阅读教学有了不可或缺的实践意义。作品和读者解读经验和期待视野完全一致的时候,如作品描写的每一情节和表现的每种手法,都是读者所知道和熟悉的话,那读者就会失去解读的兴趣,当作品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就会怦然心动,欣然有所感,丰富自身的解读经验,开阔期待视野,出现了期待视野的超越。可见,“读者的期待视野可以树立一种解读尺度”,开阔读者的视野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作品的解读层次。由此可知,不同水平的读者面对同一解读对象时,期待视野往往因解读心理图式的差异作出不同的解读取向和判断,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认识也会迥然有异。另外,期待视野还有定向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分认识自我,确立自身阅读行为中的主体性;这和点正是读者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以此可以引导读者不断开阔思路,“发现”并超越作品的意义,实现阅读活动的意义解读、人格提升的高层目标。

 

现实中存在许多同年龄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生活经历、家庭背景、认知结构、思维习惯、情绪状态等差异,导致了阅读期待的千差万别。而“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追求知识的愿望。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所以就必须考虑到阅读期待视野的调整问题。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阅读期待视野进行调整。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习目标调整阅读期待的视野 ;依据个别差异调整阅读期待的视野;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阅读期待的视野;依据教材特点调整阅读期待的视野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