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咖啡豆
咖啡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21
  • 关注人气:7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大头茶(杜鹃红山茶)

(2015-09-27 21:19:40)
标签:

咖啡豆的博客

原创摄影

杜鹃红山茶

假大头茶

四季红山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假大头茶(杜鹃红山茶)

咖啡豆

 

 

    杜鹃红山茶,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山茶原种,自然分布仅限于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县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河尾山林场红花潭溪流沟谷两岸附近,有山茶大熊猫之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与一般山茶的叶片边缘大都有明显的锯齿不同,杜鹃红山茶的叶缘无齿,十分光滑。瓣红蕊黄、花色艳丽,兼具中国十大名花之杜鹃和山茶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其稀少珍贵,野生杜鹃红山茶频频遭到盗挖,数量从刚刚发现时的近2000株,一度锐减至不到千株。

    据资料介绍,野生的杜鹃红山茶分布在鹅凰嶂白木河两岸大约一公里的范围之内,是常绿灌木至小乔木,矮冠状,大约有2米多高。在鹅凰嶂,杜鹃红山茶的生长环境十分脆弱,只生长在花岗岩基质上薄而瘦瘠的土壤中,土层厚不足20厘米,它的根系常常生于石缝之中,河水冲刷两岸时又时常会带走这瘠薄的表土,致使它不能长成更高大的植株。由于野生的杜鹃红山茶根系不发达,简单移植,不仅长势慢,且难以成活。

    阳江市农林科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试验比较发现,通过嫁接繁殖,能保留杜鹃红山茶花期长、花色艳丽等优势,弥补其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等劣势。通过定向繁育,培育出多个优良品系,还摸索出一套高效适用的杜鹃红山茶栽培技术,使杜鹃红山茶渐渐从保护性开发阶段走向市场开发阶段。

    杜鹃红山茶花期长,盛花期611月,长达半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依然满树红花,十分娇艳,如果栽培得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因此,它还被称为四季茶、四季杜鹃红山茶、四季红山茶等。

    目前我们在保护区以外见到的杜鹃红山茶基本是以大头茶、浙江红茶、油茶作为砧木人工嫁接培育出来的,其中更以油茶为砧木嫁接培育出来的杜鹃红山茶表现最佳。

    当然,我不知道我拍到的这些品种是在什么砧木上嫁接培育出来的,它们几乎全年开花,只是花的繁盛程度在不同季节的表现稍有差别。我观察了4年,遇见的只有一株在花后结了果实。

    如今,原本处于濒危状态的杜鹃红山茶已经走入市场,越来越常见。但是用种子培育发芽率低下,生长速度慢的问题仍未解决。

    当我们了解这些花从深山走入市场的历程,每一朵美丽鲜花的绽放,都有专业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我们广大赏花拍花者,着实应该感谢他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叶片光亮碧绿,叶缘似镶着“金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左下角,砧木嫁接的包裹还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瓣红蕊黄、花色艳丽,花瓣数不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朵花居然见到花蕊瓣化的形态,真不知道这是野生种就有的,还是因砧木嫁接后才有的形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还发现有双色的花,同样不知道是否因嫁接后形成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等了好久,终于见到果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果后的形态,种子蹦哪去了呢?

 

 

相关知识:

名:假大头茶

拉丁学名:Camellia azalea C.F.Wei

    名:Camellia changii Ye

关于学名和异名的资料:

    中山大学叶创兴教授于1985年将其命名为 Camellia changii Ye——changii 相当于汉语中的张氏,意在表彰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在山茶科系统分类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Ye,按照命名规则系指该物种的命名人叶创兴。

    其后不久的1986年,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卫兆芬教授到鹅凰嶂进行科考时发现了这种以前未见过的花。研究发现,它属山茶科,因形似杜鹃花,便把它命名为“杜鹃红山茶”。卫兆芬教授把这一研究发现在《植物研究》上公开发表,详细论述了这一植物,命名其为 Camellia azalea C. F. Wei,中文名杜鹃红山茶

    根据命名优先原则,同一物种被不同学者命名,最早的有效发表成为该物种的正式学名。因此,杜鹃红山茶的拉丁学名为Camellia azalea C. F. Wei,而Camellia changii Ye则成为了异名。

    《中国植物志》收录的中文名为假大头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名:杜鹃红山茶、杜鹃茶、四季茶、四季杜鹃红山茶、四季红山茶等

    属:茶科山茶属

产地分布:原产广东阳春鹅凰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阳春河尾山,海拔540米的山地。

形态特征:灌木,嫩枝红色,无毛,老枝灰色。叶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有时长圆形,长7-11厘米,宽2-3.5厘米,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绿色,无毛;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多少下延,侧脉6-8对,干后在上下两面均稍突起,全缘,偶或近先端有少数齿突,叶柄长6-10毫米。花深红色,单生于枝顶叶腋;直径8-10厘米;苞片与萼片8-9片,倒卵圆形,最内数片长1.8厘米,外面无毛,内面有短柔毛,边缘有睫毛,花瓣5-6片,长倒卵形,外侧3片较短,长5-6.5厘米,宽1.7-2.4厘米,内侧3片长8-8.5厘米宽2.2-3.2厘米,无毛,先端凹入,多少有睫毛,雄蕊长3.5厘米,花丝管长1.3-1.6厘米,游离花丝长1.5-2厘米,子房3室,无毛,花柱长3.5厘米,先端3裂,裂片长1厘米。蒴果短纺锤形,长2-2.5厘米,宽2-2.3厘米,有半宿存萼片,果爿木质,3爿裂开,每室有种子1-3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彩色马蹄莲
后一篇:缤纷气球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