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把车停在这屋的对面路边,这便是我在接霞庄第一眼的印象。
珠海斗门接霞庄印象
咖啡豆
地理位置:接霞庄位于斗门镇南门村新围,占地面积约53500平方米,是珠海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古村落庄园。
历史渊源:宋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城拔寨中,政权岌岌可危,王室望族纷纷他乡谋生。俗称魏王派的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后裔辗转河北、江西及广东,当中魏王赵廷美第十一代孙赵光太于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从大赤坎迁至大沥岐,成为南门赵氏族人的始祖。
历经600余年,南门赵氏子孙繁衍为大族,并扩展到10条自然村共5000多人。其时“魏王派”后人赵维茂随兄于粤西经营中药材发家致富。他深感在已立村近400年、人口密集且地方狭窄的大村居住不够惬意,便萌生迁居异地的念头。他买下南门村新围恳的80亩(约合5.35万平方米)土地,在此建了三间土墙房屋定居,土人称之为“新围仔”,后又称“新围村”。
新围村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其后维茂子孙繁衍,营商者多,而致仕者亦众,居所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已建起带有厢房、书房、画廊、花厅、附间等的青砖石楚大屋14栋;至光绪中期,增至26户,环境建设亦臻完善。外围挖有护庄河,庄内有长132米、宽4.30米的石板街,有一幢设有72个门口、占地1000平方米的崇基堂,有文馆、武馆和马房、暖阁,又有亭台楼榭、荷池幽径、曲桥廉船,人呼为“赵家庄”。庄子周围植绿竹、建围墙,按方向分设五道进出闸门,派专人看守,其中正门设在东南方,面对霞山及霞山祖庙,故取名叫“接霞庄”,又称“接霞里”。
庄园先祖赵维茂因子孙为官而获封荫;其二儿子赵向荣因善于交际与经营,使家族成为一方富豪;向荣的长子大刚,授刑部山东清史司郎,诰授奉政大夫,仕途畅顺,官至四品……维茂祖孙三四代均是官宦人家,先后出举人一名,文武秀才十三名,多人有实官或封荫,被赏戴花翎或蓝翎。
昔日的接霞庄曾显赫一方,为王室望族增添异彩,令世人刮目相看。
然接霞庄内子弟良莠不齐,其中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颇多,嫖、赌、吸毒至令家道衰落者亦不乏其人。到清末民初期间,接霞庄已日见式微;近数十年来,庄民纷纷外出,或因工作、营商而居外,或举家迁徙择居他乡,庄内更显萧条。连崇基堂这座豪华建筑后来也被拆毁,霞山也因全是“神仙沙”(即制造玻璃的优质材料)而被挖空卖掉,本来香火鼎盛的“关帝庙”也随之被毁。
遗址内今尚存青砖大屋数间,因久欠修葺,已成破旧;石板街保存完好,且庄里所建之水井尚可供使用;小巷瓦砾中散置有花盆碗盏、以及当年习武所用“练功石”等遗物。
2011年8月,当地政府启动了维修计划,修复护庄河、道路、绿化、排水、排污等基础工程。现在,接霞庄又因其渊源深邃而色彩迷漫,磁石般吸引着众多历史探秘者和旅游观光人士。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日前,由省委宣传部、南方日报社、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发起寻找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评选活动,经过网友投票及专家初评,产生了30个入围古村,其中接霞庄名列其中。未来,接霞庄将与斗门老街、南门村、金台寺、南方影视城一道,成为该镇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背景简介摘自珠海市斗门镇镇政府网站、百度百科和南方都市报)
离开乾务镇后,朋友说带我去参观一个古庄园,我是路盲,早认不清车在朝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开,只记得遇到修路,朋友开车走错了一小段路后才好不容易找对了方向,直到朋友向当地村民打听进村的路口,我才听清楚要去参观的地方叫“接霞庄”。
村民说见到荷塘转过去就到了,果然,前方见到有两口水不多却开着不少黄花睡莲的荷塘,再走不多远就到了。边停车,朋友边介绍说曾经有电视剧组来这里取景(整理背景资料时得知这里是香港亚视连续剧《再见艳阳天》的外景地之一),现在正准备开发成新的旅游景点,还叫我要多宣传宣传,如果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和投资,也算是为斗门的建设出一份力嘛。嘿,瞧这觉悟。
接霞庄的背景资料前面已经介绍过,索性直接上图,一块进庄园走走哈~~
目光前移,入眼一遛相似的青砖瓦顶旧房,虽全部都带有院落,气势远不如街对面的那些大屋。
近木栅门的两侧矮墙上贴着一些蠔壳,走近看发现是在木模板底子上新贴的,且多处已经脱落,尽管不了解庄园原来的建筑风貌,却感觉这些蠔壳似乎与原来的建筑风格不那么协调。多一句嘴想说的是,个人认为修旧最好不要随意创新吧,不见得好的元素用上了就会出现好的效果~~
“这个牌坊是假的呀,泡沫雕出来的,看起来还真像石头的。”朋友夫妇比我走快一步,他们在牌坊的破损处见到裸露出来的真相,惊讶地说。
我跟了过去,同样惊讶于这座用泡沫雕刻出来的仿石牌坊效果逼真,若不是破了,我们走过去时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个银样蜡枪头的装饰。联想到那些蠔壳墙,后来我们猜测可能是拍电视剧遗留下来的杰作?如果是作为修复古庄园的配套建筑,那也太雷人了吧~~
还好,透过破损的缺口管中窥豹,我看到牌坊里面的是真正的石基青砖大房。

资料介绍“庄内有长132米、宽4.30米的石板街”,是指这一条吗?

沿着石板街走过去,虽说不时有些颓败萧条的景象入目,却难掩曾经的繁荣。

这样的感觉缘于这些与墙面等宽一条过的房基石

和同样厚重的长石条门楣

以及屋檐下的木花雕装饰

我们从房与房之间的巷道走进去,见到有几个工人在铺砖路,看来庄园是在整修中。

有些房是红砖墙的,便觉得像是后来加建的,不知对不对。

走到巷尾才发现这是些三进的大屋,蛮有气派,朋友说庄园的主人是宋朝的皇族后裔。听完又觉得庄园整体的萧条景象让人心理上产生了落差。

有些细节颇讲究的

一些破残的墙头上长满枯黄的杂草

平添了几分荒凉

很多房顶都有爬山虎的踪迹,且当风景欣赏吧~~

这间吉屋里面的地上都长出海芋了

相连的这间屋角却依然盛开着月季花

曾经是“光荣军属”

街对面有座大屋还有人居住,我们见到屋里有位阿婆正坐着打盹,窗外几朵欲凋零的月季也许是从对门摘来的吧。

庄园尽头的大屋,这一排大屋的门面都依旧坚固的样子。

阳光暖暖的,树的影子投射到大屋的侧墙上,多了几分诗情画意。

老榕树不知道今年贵庚,它见证过接霞庄的兴衰变迁吧,默默静立着,不知有何感想?

参观完回到停车处

我倚在矮墙上拍了一张第一眼见到的屋子院内的两棵树,枯树上已萌发出些微新绿,而房顶上自生的小榕树,通过延伸气根吸取土地里的水份和营养,显得生机盎然。
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长,来前我对庄园的背景缺乏了解,匆匆一瞥,镜头捕捉到的只是浅浅的印象,如果是现在重新行走,也许会有一些更可以表达我的感受的视角呈现,但是没有如果。再去的话,更希望接霞庄能接住绚丽的霞光,整修之后也如这些树一样,展露新的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