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淡淡的温暖

(2008-12-03 00:06:09)
标签:

棉花

被子

同事

朋友

小吃

特产

温暖

感动

欢乐

生活

情感

杂谈

  

淡淡的温暖

 

 淡淡的温暖

 

咖啡豆

 

     北国早已经是银装素裹,南方的天气也渐渐有些冷了,这几天很干燥,太阳很好,我把夏天的被子洗晒过,换上了厚实的被子。

    躺在软软的棉花被里,体温被包裹得很严实,没多会就感觉到舒适的暖意从脚底升起。除了自己的体温,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也被包裹在棉花被里,那是朋友以及朋友的母亲手的余温。

    算了算,我已近二十年没盖过棉花被,床上四季交替的是空调被、水鸟被和毛毯。在广州生活,每年正经冷的天也就个把月,棉花被用完收藏比较占地方,所以,我好像就没见过有卖棉花被的。

    更早的时候呢?耳边似有弹棉花的声音在回荡。

    那是在老屋,与我家相隔不远就有一户人家是弹棉花的,大厅里铺着床板,跟被子一般大,新棉花撕开铺在床板上,弹棉花的大叔带上口罩,手里拿着一张长弓,把弓上的弦贴着棉花,木棒槌敲击着弓弦,一下一下,“嘭嘭呯呯嘭嘭嘭呯呯呯~~”,声音能传出很远。

    接着听到的是有人在问,“谁家要嫁女儿了呀?”、“谁家要娶媳妇了呀?”

    我们那不产棉花,过去大凡买新棉花打被子,都是家里要办喜事了,平常时候大多是拿旧被子去翻新,都还能对付上几个冬天。

    那时也见过人打蚕丝,记得是有一位老人的儿子给他买的蚕丝,用来做一件蚕丝袄,好多人都去看。把微黄的蚕丝打开,像帽子一样扣在双手上,一下一下轻轻的弹松了,把手上已经弹成白色的蚕丝,安置在裁剪好的蚊帐布里缝好,再用新棉布做件袄罩衫套起。老人穿上的时候,周围羡慕的眼光让老人激动的满脸通红。“很热吧?”“嗯,骨头都热哟”。。。。。。

    之后,科技进步了,生活好了,保暖的被子多了许多新的填充物,比如羽绒被、蚕丝被、羊毛(羊绒)被、驼绒被、人造纤维做成的四孔、七孔、九孔被等。还有,在工厂的工人宿舍里,见过的“黑心被”。

    大约两年前,在办公室里跟同事们闲聊,说起各自家乡的物产,来自河南许昌的小杨说她家产麻油、花生、棉花,冬天铺两床棉被盖两床棉被,像睡在棉花堆里。我听了羡慕不已,我感慨自己多年没盖过棉花被,太冷的天只能靠电热毯取暖。生活在南方的我,甚至没见过真正的长在地里的棉花。

    后来,我离开了公司,又听说小杨结婚了,嫁给来自陕西的一位技工。有一天,小杨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说要来找我玩。她给我带来了喜糖和麻油,我留她在家里吃饭,送给她一个韩国产的牛皮背包算是给她贺喜,因为她不在这摆酒席,所以就没包利是给她。

    又过了几个月,小杨公司的老板请吃饭,找我帮忙办点事,我问起小杨,说她请假跟她老公回河南探亲,好像是回娘家补办婚礼去了。

    没几天,我接到了小杨的电话,说要来我家看我,让我在家里等她。

    以为她是夫妻俩一块来,我煲了汤,准备了几个菜在家里等他们,却见小杨自己抱着一个大大的包来了,说是从老家给我带了一床新棉被。把被子打开,淡绿色的布包裹着软软的新棉花,好大的一床新被子!我惊喜不已,感动万分。

    要知道,从她许昌老家到我家,千里迢迢的,途中还要转换五六趟车,这么大一床被子是多大的一个负担呢。她却笑笑说:“也不是我累,一路上是他背着的,再说也是车累,我们也不累。”言语中透着幸福。她说妈妈给她做了很多床新被子当嫁妆,棉花是家里种的,被子是妈妈亲手做的,她说我怕冷,让妈妈给我做了床大的,2米×2米3。

    我忒俗,说把棉花的钱给她,她怎么也不要,给她老公拿了几盒现成的茶食品,我说感谢他一路上“护被有功”,她才收下了。

    去年底,小杨生了个儿子,婆婆从陕西来给她做月子,生活习惯不同,我去看她和BB的时候,见她比我平常吃的还简单,问她,她说婆婆不会做,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还好小杨体质好,奶水足,BB长的相当结实,也很好带。做广东人做月子吃的猪脚姜醋需要很多时间,我取巧地到茶楼买了些现成的给她送去,又教她老公过几天再去买些甜醋和猪脚,渐渐地添加进去,后来听小杨说她老公做的很不错。

    才满月,小杨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说等孩子稍大些再出来。可能是漫游费比较贵,我给小杨打过好几次电话,手机一直关机,也没见她上QQ,就这样,我跟她暂时失去了联系。

    躺在软软的棉花被里,我还想起很多旧日的同事。

    那从内蒙古带回来的干奶酪、整麻袋的葵花籽;从湖北孝感带回来的各种口味的麻糖;浙江的萧山萝卜干、霉干菜、火腿;安徽的吊瓜籽、酱鱼干、黄山茶叶;陕西的柿饼、核桃、大枣;云南的麂子肉干巴;海南的咖啡、白胡椒、椰子丝;广西壮家的超大的黑糯米粽、野生霸王花、萝卜酸;北京的茯苓夹饼、龙须糖、水蜜桃;江西的笋干、锅巴;大连的鱿鱼丝、鱼干;汕尾的大虾干、各种糖;上海的五香豆、烤夫、香榧;湖南的茄子渣、干豆角、坛子菜、熏鱼、腊肉、辣椒酱;四川的腊肠、辣干子、怪味豆;从梅县速递来的盐焗鸡、猪肉丸;福建的地瓜干、馅饼、贡糖、板鸭、老酒、猪肉干、花生、铁观音、岩茶;新疆的巴旦杏仁、馕;台湾的同事藏在货柜车里运来的柳橙、铁蛋;泰国的同事带来的“猫屎(肉松)”、榴莲糖、腰果;香港的同事带来的面包、月饼、洋酒、各国小食品和小礼物;还有太多。。。。。。以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为远出的儿女精心做的叫不出名字的私家菜和点心。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们,带着各个城市或乡村的感动和长辈的目光,都给过我们这些一同在外漂泊的人以慰藉。

    时光流逝,有些同事已经失去联系,相聚、离别,似乎都不需要任何理由,只需远远的观望那些离去的背影,记住那些曾经在一起的欢乐。

    躺在软软的棉花被里,深深地领悟,能够温暖别人与被别人温暖都是一种幸福!

 

淡淡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很深刻
后一篇:合果芋物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