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中旬起涨能否成功

(2015-09-20 08:59:35)
标签:

股票

散户

股灾

主力资金

日线

分类: 周日博文

十月中旬起涨能否成功

 

点击进入:921日(周)盘中同步实战分析

 

短短的3个多月,A股好像经历了一场浩劫,炼狱般的3个月改变了太多太多,有人抱怨、有人气愤、有人失望、有人绝望、有人后悔、有人......其实,熊市里我一直心安,牛市里却胆战心惊,因为每一波牛市都会有很多飞蛾扑火、后来者买单!尽管这是游戏规则决定的,但内心深处还是隐隐作疼,甚至痛的无法呼吸!

 

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博弈(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用一句很时髦的话诠释零和游戏:“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所以,任何一个顶部,主力资金都要散户去追高,他们才能全身而退;任何一个底部,主力资金都要散户踏空,他们才能轻松筑底;很残酷的结论就一句话:主力资金是不可能与散户共同致富的!永远不可能!

 

本次股灾之后,我也一直强调:不能让大多数资金踏空的反弹都是假反弹!你看到这句话也许很心痛,很扎眼,但这是良药苦口,是事实!股灾之后,主力资金的两大目的:1、让散户交出手中低廉筹码;2、让散户不敢再抄底!你觉得主力资金的两大目的实现的如何?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胜利了,现在的位置,很多散户已经滋生永远离开股市的念头,即便是没有撤离股市,恐怕也已经绝望透顶,已经交出手中低廉筹码,已经不敢再抄底!如此的唯一结果:散户必然踏空!

 

很多读者,到这里,可能依然不理解,股灾难道只有散户被套了吗?不是,主力资金也会被套,很正常!但是,主力资金的风控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远大于散户,甚至自我救赎的能力也远大于散户。所以,我一直给大家讲:不要听别人瞎忽悠,你的炒股之路,每一步都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肚子里没有料,手上没有技术,认识再多专家也没用,专家只能给你机会,但抓住机会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修炼自己!两轮股灾之后,如果你依然沉浸在痛苦和抱怨之中,我想说你很危险,因为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过去,而且还有可能失掉未来!

 

69日,我给大家讲过一次“千点之约”公开课,现场听众爆满,据说当时还有不少机构的听众参与,相信所有博友记忆深刻,公开课里我重磅提示了风险,并做了5大预测:1、尖顶;2、急跌;3、年内最高;4、跌至8月中旬;5、横直10月中旬,再起涨!

 

五大预测,已经实现了2个,其中“年内最高”的预测,目前看成功率也很高。很多人揪着“跌至8月中旬”的预测不放手,认为我判断错误,其实你大可不必不依不饶,且不说对错很正常,关二爷还有走麦城的时候,更何况俺一个无名小卒,如果因此而让你蒙受损失,我深表歉意。但是,抱怨和谩骂我的人,请问:我在69日帮你逃顶的时候,就帮你预测会跌到8月中旬,10月中旬才会起涨!你又感谢谁了?

 

 我从来不畏惧错误,因为股市投资难免会有失败,常胜将军在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风控、认错、纠错是必修课!我每次见到比我年长的前辈,我只问一个问题:交易中你是如何纠错的?如果他很真诚的告诉我他是如何认错、纠错的,此人可深交;反之,如果有人说自己通常不会错,也不会涉及到止损和认错、纠错的问题,这样的人,请你避而远之!如果我这段话你不认同,就当我没说!好吧!

 

很多人只会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事迹,而走麦城的落败只字不提!但是,我要讲,总结过去本身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日后会做的更好!本次股灾中,我给的五大预测:1、尖顶;2、急跌;3、年内最高;4、跌至8月中旬;5、横直10月中旬,再起涨!走麦城的只有第四条:跌至8月中旬!其实这个判断也不算错,因为救市资金就在这里,基本是股灾后的政策底!难道不是吗?况且从6月中旬提示风险,跌至8月中旬,也成功规避了2个月的风险!

 

下周日中秋节,中秋节后有3个交易日,然后就是国庆节了,国庆节后基本就快到10月中旬了!意味着,目前已经无限靠近69日逃顶时候预测的第五点:10月中旬起涨!你觉得十月中旬起涨能否成功?分析如下:

 

1、三大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日线背离全部成立,而且是100%完全形成的结构,6月中旬股灾的引爆者也是日线顶背离,现在是日线底背离,所以,没有理由在这里不抄底!

2、日线背离理论反弹时间:25-30个交易日;

3、理论空间:3500-3800点或日线DIF回归0轴;

4、仓位:5成;

5、选股:超跌股计算机、创业板、券商、医药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