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弹高度兑现 下个高度在哪

(2009-09-03 16:15:48)
标签:

财经

冯矿伟

冯矿伟股市

冯矿伟盘中直播

股票

盘口双龙

热点追踪

分类: 股市晚餐(分析)

2009年09月04日——盘中同步实战分析

反弹高度兑现 下个高度在哪
    今日大盘强劲反弹一天,从3500点跌到今天,这是第一次如此强烈的反弹,有点报复性反弹的火药味了。地产、有色作为市场的主要动能引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两市几乎没有下跌的股票,全盘皆红,大快人心。在前期大盘下跌过程中我就提示过大盘的上涨的动能引擎一定是地产。地产、有色、钢铁等权重股的动能不能承接的话,大盘无望报复性反弹。结果今天地产、有色等板块联袂上演动能引擎的角色,构成了反弹的强势局面。

    但是今日的上涨出现了一个现象,不断上涨中动能不断衰竭,虽然个股均出现了全面的上涨,但是股票强弱难以区分。所以大盘在疯狂后会进入个股的分化周期,明天强势的股票会继续强,不强的股票就开始继续震荡弱化,所以明天可以对自己的股票做一个分析,同时对个股分化周期后的市场方向做一个确定。

操作策略一定要适应当前的市场结构。注意市场结构的变化......

中午有位朋友给我留言说被我昨天预期的低点2435点吓跑了,结果今天涨起来了,
觉得老师的分析让他踏空了:
关于2435点的预期关键是2663点的有效击穿。
【1】:2663点我在8月20日提前10多天给大家提出来的预期低点,结果10天后的8月31日收盘准点收在2663点,帮助大家规避了300多点的下跌空间。
一直看我博客的朋友有很多在8月31日尾盘濒临2663点附近建仓抄底,到目前位置已经反弹了200点。

【2】:下行过程中以2663点为关键的支撑点去制定操作策略:
1、有效击穿2663点,下个低点就会向2435点靠拢,这点我现在依旧坚持。
2、经过前天和昨天2天的纠缠2663点,站稳2663点,我同时也预期了高度就是2995点。

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我的分析没有办法去凭空预言,因为预言是凭空的想象,没有根据的结论---没有价值
但是我可以根据市场的动能结构、速度、热点的轮动,去预测一定的行情,
同时制定不同市场结构的操作策略

所以看我博客的朋友要能够踏准我的节拍,这样我们的思维才能达到高度的一致。


昨天对2435点的预测和8月20日预测2663点是一样的。
8月20日预测2663点的时候也是给出了反弹的高度为10天线,回落低点为2663点。
结果从8月20日开始的反弹行情中,反弹高点就是10天线准点回落,也是2663点准点止跌。丝毫没有偏差,
按照我提示的10天线回落可以规避300点风险,再按照我提示的2663点准点止跌已经赢取200点的空间,一反一正已经有500点的空间。

昨天预测2435点的时候也给出了反弹的高度为10天线和2995点,动能不足的话,2435点也是有可能的
而今天已经实现了反弹的第一个目标位置10天线,这200点的反弹空间是从10天前我预测的低点2663点展开的。如果明天个股分化周期运行和整理的够充分,继续实现2995点也不是难事。

从3500点高点回落我一共预测了3个低点,均成功止跌
    1、3060点,准点止跌反弹,反弹百点------自救点位(地产、有色等权重没有动)
    2、2812点,差15点止跌反弹,反弹百点----自救点位(地产、有色等权重没有动)
    3、2663点,准点止跌反弹,反弹到目前已经过2百点 (地产、有色等权重强劲反弹)
预期高度:1、10天线(今天实现)2、2995点。
继续关注明日盘中直播详细解盘---点击进入
----------------------------------------------------------------------------------
盘口双龙战法系列培训课程九月招生进行中。。。。。。
万向理财主办、冯矿伟主讲的《盘口双龙》战法系列课程现正式推出网络课堂,优惠期截止至9月21日,并赠送冯矿伟老师论坛和交流平台。课程详细介绍----
点击进入
----------------------------------------------------------------------------------------------
2663点成为市场的关键点位
2663点前期预测低点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