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意与光泽——王太生散文集《草木底色》读札

(2021-09-25 14:06:00)
                                          古意与光泽
                ——王太生散文集《草木底色》读札
                                           凡水
  半雅半俗的日子如流水一样逝去;卖花人挑担走过的地方一路芬芬;秋天的夜晚听天籁之声,虫鸣打湿一身;一个人,是那样深情地,打量一座城……在诗意匮乏的空间,一个人面对自我、人生与世界时,会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从作家王太生的散文集《草木底色》中可以获得启示,并找寻到答案。
  阅读王太生的文字,如读明清小品,风格是飘逸的,追求古意和唯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找到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简洁、宁静、冲淡、清和的文风,源于岁月积累与心性感悟,是多年文学素养的打磨。40岁后重拾旧笔,用他的话说,是中年弯腰捡拾遗落的麦穗。正因为心中藏着一份挚爱,于是,一个人夜晚的灯下,随心由性的个人“独语”,在词语密林中作精神漫游。
  文化、生态类散文写作有几种,一种如汪曾祺,平实的叙述,极具生命力的语言,构成平淡闲适中的诗意盎然;一种如梭罗,代表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原生态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理想与家园,崇尚简朴的人生态度……王太生的文字两者兼而有之,且有继承和突破。深邃感和优美的意蕴告诉你,文章还是要有思想的,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
  《草木底色》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文章105篇,分为“繁花记”、“一座城”、“半雅俗”、“雏啄字”、“柴火香”五辑,此种归类是从大的方面,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这些文字的灵感来源,或是读书时的启迪,或是锅台炒菜时的偶得,或是旅途中的感悟,或是独坐书案时的灵光一现。
  关于书名,大致是明确这样的写作取向:色,是色彩,绿色、红色、黄色;底色,是色调,冷色调、暖色调、不冷不暖的色调。一种草木,一种颜色;一座城,一种底色。草木底色,茂盛的、繁密的、有生命张力的色调。如,树叶、瓜叶、藤叶、草叶……叶片上,站着两个古典小人儿,过一种古意盎然的人间烟火慢生活。
  总体来看,淡淡果绿色的封面,看似写法随意,主题漫杂,不相统一,却是关乎一座城的古意和光泽,一个人的筋络与纹路,精神指向集中于对自我与世界的思考与追问。从这一精神维度看,随性的写作,只是表象的,精神高度和文字特色是极致追求。
  那么,王太生作品的底色又是什么呢?
  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写作方式,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总是从唯美的意象、事物或情愫入手,让人触摸生命脉络,想象远古之美。《草木底色》时时透出智慧与诗性相交织的诱人光泽,既有“思”的通达与冷静,又有“诗”的优美、灵动与内在旋律的流转。
  纯净的天青,作为底色,映衬花草树木,映衬凡间俗世,映衬纷繁人和事,纯朴而美好,正如《一升露水一升花》中所说:“芭蕉上的露水,这样的场景应该有个青黛小院,光线不明不暗,地上砖缝生绿苔,墙角有一丛芭蕉,昼夜温差,冷热凝结,或者小雨刚下,微风过处,飒飒露落……花丛植物间,有小昆虫,它们眼神清亮,饮天水而生,鼓翼而歌。”
  这样的文字又裹挟着烟火气,一如古村天空,缕缕升腾的炊烟。在《俗世烟火是迷人的》一文中作者写道:“烟与火,只是一团或一缕那样的几何图形,这些附着于器与物上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间烟火,是渗透在岁月里的痕迹……人在俗世,烟花那么远,烟火那么近;烟花那么冷,烟火那么热”——都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样的气息是嗅得到的,让读者觉得亲切的,并且感受到迷人。
  果绿色是雅的,抚慰视觉,有着生命的跳跃,水气氤氲的新鲜。《草木土著》中回忆从前野苎麻,“儿时市河,河上有船,岸上市井,坡上遍长野苎麻,麻生街衢旁,丛叶高密。儿童躲身其间,捉迷藏,流连往返。野麻地里,光线流影,绿意盈盈。坡上,麻根筋络凹凸连横,抱岸而眠。”
  橙黄是成稳的,生活本质,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在秋天,作者听到,“闲棚秋籽落,秋冬的树籽落在棚子上,棚子是闲着的,少有人去,那些种子不用担心有人去清理它们,也就自在地落。”内心有大安静,自在的美,意蕴丰富,耐咀嚼,耐品味。
  在这样一个节奏快捷的年代,每个人都自己的诗和远方。
  王太生的写作,是低调和安静的。这种状态,是以平常心对待文学创作,不显摆,不得瑟,遵循自己的内心,强调的是发现事物的纹理,写智慧文章。
  有一位读者这样评价他:“觉得王老师是自然中心主义者,总能从他的文中读出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精神与故园之间的和谐、包容。可能秘密闪现时,他就是那个不断推石上山的人,在一片绿色、低碳中坚持自我。”
  一本书,贯穿古意,闪烁如植物叶脉般的温润光泽,又有着诗与画,雅与俗,哲与思,兼容并蓄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