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作家戴勤锋读《人如青苇》写的点评

宁波作家戴勤锋读《人如青苇》写的点评
关注王太生已经近十年了,以前在媒体工作时,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百度一下他的名字,以阅读他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新作。
王太生,江苏泰州人,媒体工作者。近年来,他已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3000篇(次),近百篇文章被《读者》《意林》等转载,作品入选《2011-2012中国报纸副刊选粹》《2013中国最佳杂文》《扬子晚报“繁星”优秀作品精选》《2015年高考作文必备范文90篇》等书,并有多篇作品被设计成中学语文试题。
《杂文报》编辑李晓娜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您的文字很有特色,耐读,静静地读,读好长时间,或者在一个温暖的有阳光的冬日下午,里面有灵魂的静谧安详在。可以想很多,很远,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浮躁的当下,读这样的文字,真的是奢侈的享受。”其实,这也是我的心声。
王太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些常被人忽略的细节。如:“快乐有时像一阵风,呼啦呼啦地吹过树林,树干和枝丫没有察觉,而叶子却很满足。(《“小人物”的快乐》)”;“南方人的婉约,北方人的豪爽,就像一块敦实与弹性兼具的跳板,在船与岸之间连接;两滴浓淡相宜的墨,浸濡在一起。《江北之甜》”;“听觉,能够捕捉旧日情感和时光的斑驳,过滤掉心里的杂质。当然,我的听觉博物馆里还收藏了细雨舔叶的声音,夜行者脚步的声音,鱼泼剌的声音,船与桨欸乃的声音,外祖母叮咛的声音……多少年来,我用这些声音串成一串红木手链,去抚摸岁月的苍凉。(《听觉博物馆》)”——一个个方块字,在王太生的笔下翩翩起舞,实现了美妙的组合,看得见色彩的明暗、听得到声音的抑扬、嗅得出气味的浓淡、触得着物态的动静,白描、拟人、譬喻,意象、诗化、灵动,娓娓道来、不动声色,却自有叩动人心的张力,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于此可见一斑。
类似这样的段落和句子,我经常摘录下来与作文班的孩子一起分享。
虽然我也曾出过一本散文集,也喜欢写散文,但要达到他一样的深度和高度,还要努力多年。
不久前,看到他出了一本散文集,里面的文章其实都已在网上读过,但还是果断入手了一本。
灯下,一杯香茗,一本好书,是人生一大享受;也是对作者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