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一些癌症的筛查不推荐做

(2024-06-18 14:56:17)
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修订的诊疗指南当中,已经不推荐一般人群做甲状腺癌筛查了。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国家认为大多数人的体检没必要做甲状腺超声。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以及常规体检的的内容我之前写过很多,今天不重复那些专业的内容,只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一些癌症的筛查不推荐做?

1.这里我们用一个常用的例子——飞鸟、兔子和乌龟。

人体内不同肿瘤的发展速度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一些病死率很高,发展非常迅猛,犹如飞鸟一般;还有一些生长速度很慢,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类似乌龟;还有一些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我们将这一类比喻为兔子。

「飞鸟」的发现往往太迟了,肿瘤已经扩散了,筛查无法提高治疗效果;而「乌龟」处于另外一个极端,这类肿瘤很多是因为偶然检测发现,它们病情发展非常缓慢,过去很多患者往往是在自然死亡的尸检中才发现携带这类肿瘤。

所以在癌症筛查方面,我们最理想的就是发现「兔子」。它的生长速度既不会过于迅猛以至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也不会太慢而导致大量过度的筛查和治疗。

2. 但问题来了:谁是兔子?

一个简单的回答是,通过常规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肿瘤,可以算是兔子。比如50岁以上重度吸烟者的肺癌、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的肝癌,这些通过有效筛查(肺部CT、肝部影像+AFP)可以降低这类人群的死亡率。

而经常被比喻为乌龟的有几种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以甲状腺癌为例,大多数(90%+)甲状腺癌是乳头状癌,这类肿瘤生长非常缓慢,过度的超声筛查只会带来过度诊断和治疗,发病率大幅上升,但并不能降低人群的甲状腺癌死亡率。前几年发表在Lancet子刊的研究就表明,中国约87%的女性甲状腺癌病例与过度诊断相关。

由于检测费用的降低和检测方式的普及,许多人接受了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甲状腺癌,但实际上每年死于甲状腺癌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反而是造成了大量的焦虑、手术并发症以及正常器官的切除。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八十年代的日本,日本当时开展对6个月以下婴儿的神母细胞瘤筛查(尿检),直至数十年后多个国家(包括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的数据发现接受筛查和没接收筛查的婴儿,存活率并没有差异。在数百万儿童接受过这些过度的筛查之后,日本终于在2004年停止了儿童神母的筛查。

3. 癌症筛查最困难的一点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获益。

如果这种肿瘤是兔子,那么你接受筛查大概是合理的;但如果是乌龟或飞鸟,筛查可能会伤害你(至少会在情绪上),并且无法真正帮助你。这三者的区别不仅仅出现在不同肿瘤中,同一类肿瘤也可能同时存在飞鸟、兔子和乌龟,比如乳腺癌和肺癌。

另外一个挑战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生)而言,人们并不会本能的感受到过度筛查的弊端,相反他们通常会为早期发现而感到高兴,包括手术后被告知「你的肿瘤是良性」时也感到很高兴。这一类研究是反常识的,因为它需要漫长的时间、通过海量的数据进行论证,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筛查方式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肿瘤被发现,但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发现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帮到人们。

所以给大多数人的简单体检建议就一句话:遵循指南,不要做过度的筛查。

#健闻登顶计划#收起
为什么一些癌症的筛查不推荐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