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
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领悟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模型。
1、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含有括号的方程化归成已经熟悉的方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的人文色彩。
重点:列方程、解方程。
难点:正确利用“去括号”变形。
一、设置情境
1.去括号:2(x
2y-2),-3(3x-y
1),
-(4a 3b-5c)
2.解方程:
(1)x 15=2x-10
(2) 4x 7=2x-1
(3)1-7x 1=21
(4)6x-0.5 =12-x
(强调每一步要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知
活动1:展示问题(小黑板)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老师提出,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老师巡视之后,若发现学生中有会解的,请同学板演并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若没有,则作如下提示: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
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度。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得方程为:6x
6(x-2000)=150000
列出方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求出x值?
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并强调去括号要注意的问题
6x 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 6x-12000=150000
移项:
6x 6x=150000 12000
合并: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由上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活动2:当堂训练
巩固去括号法则,解下列方程
(1)4(4-y)=3(y-3)
(2)2-3(x-5)=2x
(3)2(2x-1)=1-(3-x)
(4)2(x-1)-(x-3)=2(1.5x-2.5)
活动3:火眼金睛:找出以下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假设上一步都是正确的)小黑板出示
解:3-2(0.2x
1)= x
去括号,得3-0.4
x 2=0.2x
移项,得-0.4
x 0.2 x=-3-2
合并同类项,得-0.2
x=-5
系数化为1,得x=
25
活动4:
乘胜追击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
第一组
(1)2(x 15)=x-10 (2) 4(x 7)=2(x-1)
第二组
(3)1-7(x 1)=21 (4)6(x-0.5)-x=12
第三组
(5)11x-5(2x 1)=1 (6)3(20-x)=18
第四组
(7)4-4(x-3)=12 (8)7-(x 5)=20
三、概括总结
小组或学生展示
四、拓展升华
1、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教师分析:(1)顺流行驶的速度、逆流行驶的速度、水流速度,船
静水中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引导: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
教师提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去括号,得2X
6=2.5-7.5
移项及合并,得-0.5X=-13.5
系数化为1,得X=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千米/时。
教师说明:课本中,移项及合并,得0.5X=13.5是把含X的项移到方程右边,常数项移到左边后合并,得13.5=0.5X,再根据a=b就是b=a,即把方程两边同时对调,这不是移项。
2、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生产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教师分析:
已知条件:(1)分配生产螺钉和生产螺母人数工22名。
(2)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
(3)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
(4)为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解:设分配X人生产螺钉,则(22-X)人生产螺母,由已知条件(2)得,每天共生产螺钉1200X个,生产螺母2000(22-X)个,由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师说明:本题的关键是要使每天生产的螺钉、螺母配套,弄清螺钉与螺母之间的关系。
螺母的数量应是螺钉数量的两倍,这正是相等关系。
2×1200X=2000(22-X)
去括号,2400X=44000-2000X
移项,合并,得4400X=44000
X=10
所以生产螺母的人数为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