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英年早逝的科学家   ——纪念36岁的赫兹去世121周年

(2016-01-02 09:41:51)

 一个英年早逝的科学家   ——纪念36岁的赫兹去世121周年

          1月1日是“电磁波之父”———— 赫兹去世 的特别纪念日。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1/02/l6KhypeTk6!srHXQtNxojLS6up!nmGB3tIZ7imVrbpJrb2maamS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纪念36岁的赫兹去世121周年" />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1/02/l6KhypeTasScmWrEmbN3rrWb04azlJhkk4Wml2VrbpJrb2mabGm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纪念36岁的赫兹去世121周年" /> 

                                     赫兹和其妻子及儿女们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1/02/l6KhypeTYcSxaqPHrtB/o9Sju2O6f6ed2ouQm2VrbpJrb2mab22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纪念36岁的赫兹去世121周年" />

                                                    纪念邮票

      赫兹全名是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被誉为“电磁波之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因此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885年3月,赫兹到德国西南部边境的卡尔斯鲁尔(Karlsruhe)技术学院工作, 多尔博士(Dr.Max Doll)很欣赏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不与人比较的风骨;他请赫兹来家里坐坐,把女儿伊利沙白 多尔(Elisabeth Doll )介绍给他。伊利沙白知道这位寻求科学真理的男士,心里也是一片真诚与率直。他们认识不到四个月就结婚,他们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1894年36岁的赫兹因为败血症在波恩英年早逝。他的侄子古斯塔夫·路德维格·赫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古斯塔夫的儿子卡尔·海尔莫斯·赫兹创立了超声影像医学。

    1892年,赫兹被诊断出感染了韦格纳肉芽肿(发病时会经历剧烈的头痛),而他试着去治疗这种疾病。 在1894年,赫兹在德国波恩不幸离世,享年36岁,他死后被埋在Ohlsdorf汉堡的犹太墓地。 赫兹死后留下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赫兹(原名:伊丽莎白‧多尔)和两名女儿乔安娜和玛蒂尔德。 而他的妻子在他死后并没有改嫁。 

     1960年,查尔斯萨‧斯坎德拜访了他女儿玛蒂尔德‧赫兹,询问有关她父亲的事,不久之后出版了一本有关海因里希‧赫兹的书。玛蒂尔德 (Mathilde Carmen Hertz ,14 January 1891 – 20 November 1975 )后来成为一个生物学家,而且是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女科学家,在世界生物领域和比较心理学领域的先驱。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 以符号Hz表示。
    赫兹(H·Hertz)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87年,是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赫兹”定为频率的单位。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在载带信息的电信号中,有时会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将所有这些成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标示出来,并表示出每种成分在功率或电压上的大小,这就是信号的“频谱”。它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就叫做信号的频带范围。例如,在电话通信中,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赫;在调频(FM)广播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40赫~15千赫,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4.2兆赫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