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专访】张芝华-心理月刊专文
(2015-12-16 05:11:10)
标签:
催眠治疗健康内在小孩情感张芝华 |
分类: 關於芝華 |
真爱,是对自己不离不弃,
永恒无条件的爱。
如此你就可以全然投入一段亲密关系
勇敢地做爱的功课。
------ 张芝华
我们是两个相交的圆,不是两个重迭的圆
很多来访者问我很多很多的 「为什么?」
老师,
我不快乐, 因为我始终遇不到我的灵魂伴侣……….
我不快乐, 因为我和目前伴侣有很多问题无法沟通……….
我不快乐, 因为我结婚的另一半不是我的最爱, 我错过了我的灵魂伴侣,
我想离婚……….
如果你不能了解自己对爱情的信念,洞悉灵魂的本质,观照内在滋养你灵性的光,打破「有个唯一的灵魂伴侣在世界一角等着我们去寻找」的想法,一直让自己陷入寻找灵魂伴侣的迷思而饱受压力和失望,孤独残缺必将伴你终老!
Ql
广义来说,宇宙中每个人都是你的灵魂伴侣。在我们这一生中遇到的灵魂伴侣也不尽然是你的恋人或配偶。有些伟大的灵魂为了成长的目的,会让我们觉得彼此很相契,感觉像同一体。有时你会觉得自己跟父母、兄弟姊妹特别投缘,因为他们就是你!也就是说,这许多个体都来自同一个灵魂星团。我们也称之为同类灵魂。
狭义来说,此生在地球上我们会和好几位灵魂伴侣相逢,有的是第一次邂逅,有的是生生世世以来很深的因缘,他们出现在不同的时代,远渡时间之长河,跨越辽阔的空间来和你重逢。这是我们说的情爱灵魂伴侣。今生的相遇,是前世的约定,在这一段或长或短的相伴旅程中,你们有功课要互相学习成长。你遇见的任何一位灵魂伴侣不会是完美的人,能符合你所有的期望,给你永恒不变的誓约,有时候你们心心相印、甜甜蜜蜜,但在某些时刻,他(她)可能用一些未进化的爱的表达,让你受伤,来挑战你宽容、尊重、信任与接纳的能力。如果说地球是一所学校,灵魂伴侣就是创造因缘,互相推动身心进化过程的人生同学。
传说中,灵魂被创造出来时,是一个栾生的圆,后来分裂成为两个半圆,历经百千世的轮回,在人间,生生世世我们都在寻觅失落的另一半,当尚未找到生命中的灵魂伴侣时,内心永远有一个孤独无尽的深渊。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而所有的灵性大师及经典告诉我们,灵魂伴侣并不是我们灵魂的一半,同样的,我们也不是我们灵魂伴侣的另一半,我们都是完整的灵魂,自出生我们就是自性圆满的。你真的觉得你只是半个人吗?既然我们都是「完整」的,找一个「一半」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唯有放下我们心中对灵魂伴侣的执着与幻想,穿越人生的种种磨难艰辛,千锤百炼成为生命的勇士,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改写生命的情感地图,带着澄心走上真爱的旅程,直到走出一串自己特有的光辉印记……你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喜悦!
Q2
来者是偶然, 去者是必然, 我们如果能学会随顺因缘, 认识无常, 意识会自我提升,这也是我们终其一生一直在学习的功课。
孤独是亲密的钥匙,变异是人生的实相。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与人性的阴暗面,而在真实地进入一个亲密关系前,请先学会独处。独处,是一门美丽的自修,一个成熟的人,可以领悟独处之美,自得其乐,也可以享受伴侣与团聚生活。每个人出生必然有他专属的、了不起的一个意义与价值,错过自己意义与价值的人,也就错过了生命,因为自己的空虚与无知,所以要抓个人来陪伴,你给出的是爱?还是你的寂寞?你得到的是幸福?还是幻灭?亲密关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所有的感情都是镜子,我们爱上的对象,不是觉得对方跟自己很相像,就是希望我们更像对方,对自我身份与自我形象的认定,会吸引与我们互补或是同质的人到生命中。在关系中,正是对自己人生模式的验收单,而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模式更是如影随形地烙印在我们身上,在无意识层面复制到自身的亲密关系,直到我们修完学分,考试过关为止。
在关系里,出自于对单独的恐惧,人们彼此操控,陷入共依存、冲突与嫉妒之中。这种操控的态度使得从小到大被制约的信念更受到束缚,信任感也更缺乏。我们藉由不断忽视纯净本性的真我(higher
self),互相需索彼此的小情小爱喂养自己的小我(ego),来扼杀关系中的欢欣与喜悦。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我们可以透过自我觉察起心动念,在接纳与爱的气氛中,穿越伤痛的根源与制约,寻回内在的爱的本质;没有人能够把任何爱的能量或恨的能量植入我们的内心,形成我们一切内在感觉的能量本来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人只是反射或激发出这些能量。所以,完全接纳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负起全部责任就成为觉醒的重要一步。而当我们去释放内在过往的伤痛,改写过往基于幻象所产生的信念,而使内在世界发生积极的变化时,外在的生活和关系也会随之而发生积极的变化。
心灵处方:
1.
2.
3.
4.
Q3
很多我的个案或学员都会担心自己嫁错人,或者死守着一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情。日复一日的让自己处在痛苦、迷惘和彷徨的状态,不知何去何从。这些都源于自己对某一个信念的执着或者受制于某些社会主流价值观。比如说,期望对方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车有房,甚至是一定阶层的社会地位,同时又期望对方温柔多情,体贴入微;一方面期望对方有很强的事业心,在职场上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又期望对方可以有很多时间来陪自己。寻寻觅觅,但总是找不到百分之百符合自己条件的伴侣。总而言之,要么很贪心,攀比,什么都想要,把条件设定得很高,要么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让自己的心纠结在这个郁闷的死胡同里。
看着很多个案和学员困在这个纠结的情境中,我感到很心疼,但我又无法给他们一个立竿见影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我只能引导他们反观自己,帮助他们找出制约自己的核心信念或心中那潜藏多年的未知恐惧。
很多人都会问:「如果爱是伟大的,为什么经营一份感情关系会那么难?」 相对的爱的完美真相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更棘手的事实——充满缺陷、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关系,从小到大我们从爱的关系中很多时候被撕裂地体无完肤,或是感受挫折感、悲伤与愤怒。
纵使我们的爱是发自内心且真真实实的,似乎也无可避免地以各种面具伪装自己的坚强,在人际关系中全然、完美地敞开,因为来自一个内在孩童的伤痛记忆让我们带着匮乏与不安全感在关系中需索爱,即使在一个有丰盈的爱的家庭中成长,或是得到很多师长朋友的赞赏与认同,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缺乏爱,孤独和恐惧折磨着许多人,因为寂寞的相伴,最后一定要曲终人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正如安吉丽思在《爱是一切的答案》书中所写的那样:
“迟钝的人让你学到耐心,愤怒的人让你学到沉着与静默,粗暴的人让你学到自重,封闭的人让你学到无条件的爱,欺诈的人让你学到操守,固执的人让你学到弹性,惊恐的人让你学到勇气……尤其在别人激怒我、向我提出挑战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个人被派来,是要教会我什么?在这一刻,我缺少什么特质,因而感到痛苦?”
完美之爱安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但世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都有弱点和局限,因此到关系中去寻找完美之爱,是停错了港湾。贪图他人给予绝对之爱,而自己又是有条件地付出相对的爱,是驶偏了航向。如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我们对自己的爱与来自宇宙万物和他人的爱,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爱才是我们生命的主题。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自己内心的真爱,不把喜怒哀乐寄放在伴侣的身上,拿回人生的发球权。这时,爱就成为了一张珍贵的导航图。
你不能控制风向
但可以调整风帆
没有一个人会跟我们有同样的成长步调与路径,即使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都会想拥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做他自己。所以省思自己的人生模式,全然接纳自己与伴侣的本来面目,放掉高标准与期望,尊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才是重建亲密关系的重要关键。
愿时时刻刻活在喜悦与爱中
芝华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