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的力量
——摘自《激发无限的潜力》
安东尼·罗宾/著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斯宾塞
你可有过被点到名字起来答话,内心却十分笃定的经验?可曾有过诸事顺遂的时光?也许是在一场网球赛里,只只杀球都压线;或者在商业会议中,一切都了然于胸。也许你会有过一次料想不到的英雄举动,让你惊讶万分。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你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经验,在那天里一切都不对劲。可能你还记得许多次平日做来易如反掌,但当时却是一团糟。有时候动辄得咎,有时候求告无门,似乎是倒霉透顶。
这到底是怎么啦?你又没改变,应该是一往如常才对,怎么会前一会儿还眉开眼笑,后一阵子就哭丧着脸?为什么连一流的运动员都会有得心应手之后,连着多日投不进一球、击不出一支安打的情形?
差别就在于你处于不同的神经生理状态。在进取状态时,有自信、敢爱、坚强、快乐、兴奋,让你的能力源源涌出。在瘫痪状态时,多疑、沮丧、恐惧、焦虑、悲伤、受挫,使你浑身无劲。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在好坏状态之间进进出出。可曾有过进了一家餐厅,女侍不耐烦地说:“要什么!”的经验?
你认为她一直是这副脸色吗?有可能是她的生活困顿,使她有这副态度,但更可能是她忙了一整天去招呼客人,还加上几个客人未赏小费。其实她人并不坏,只不过是处在颓丧的心境罢了。如果你能改变她的心境,就能改变她的态度。
了解改变和迈向卓越的关键就在于了解内心状态,而我们的行为就缘于我们的心境。当我们感到事事如意时,一切都会做得很好,但是有时候却发现是处在颓丧的心境。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不寻常的心境下,说了或做了事后觉得懊恼或困窘的事,也许你也有过。所以要记得人都有不对劲的时倏,下次当别人对你不太友善,你就要收起不悦,而以同情的态度对他。毕竟,我们应该设身处地而想。请记住,这位女侍或别人的态度不该影响我们,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境以及态度。想想看,如果你能随意地就能进人生龙活虎的进取状态——你兴奋、充满把握、全身焕发活力、心智敏锐——你会如何?告诉你,你就无所不能。
读完本书后,你会知道怎么样把自己推向积极进取、能力十足的状态,并且在任何时刻,你都能脱离颓丧状态。但别忘了,拥有能力的关键还在于知道怎么做。在此我就要告诉你如何控制心境,带出果断、一致、有效的做法。另外也要谈谈心境的缘由,它们如何运作,以及为何我们能控制并运用的原因。
心境可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经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我们大部分的心境都是直觉的。对于跟自己有关事物所做的反应,就叫做心境,可能会是进取的、有为的,也可能是颓丧的、受抑止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境上。
人生里所求的,大半会和心境有些许连带关系。列张表,把你所求的写上去。你想要爱情吗?好,渴望爱情就是一种心境,是当我们从周围得到某些刺激,就把信号送到脑部,因而产生的感觉和状态。至于自信、尊敬,也都是从我们内心产生的状态。或许,你想有钱,其实你根本就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你要的是金钱所能带来的爱情、自信、无拘无束以及其他。所以追求爱情、追求快乐、追求主宰自己人生的关键,就全在于如何引导和掌握自己的心境。
要引导心境,做出你期望结果的第一个要诀,就是要知道如何运用头脑。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运作的方法,是如何产生心境的。千百年来,人类就对各种情绪改变所造成的结果感到好奇,尝试过禁食、药物、仪式、音乐、性爱、食物、催眠、诵经等实验,发现各有其效,也各有其限制。不过,在这里我要教你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些让你学得更快,并且更精确。
如果说所有的行为是发自心境的结果,那么当我们处在进取和颓丧两种不同心境时,自然会有不同的信息传送和行为表达了。接着要问,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心境变化?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因素,第一是内心储忆,第二就是我们生理状态的状况和活动。
每天在你周围发生不同的情况,你是用什么角度来看?如何来看?你对自己怎么说?如何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做出不同的行为来。例如:当你的另一半晚回家,你是怎么对待他的?这时你的行为几乎全看你的心境而定,而你的心境又决定于内心是如何来看待他迟归的理由。如果在他还没到家前,你一直想到的是对方发生了一场车祸、全身浴血、人死了或躺在医院里的情景时,突然你听到门口的脚步声,或许会喜极而泣,或许会舒一口气,或许给对方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许问其究竟。这些行为是出自于关怀的心境。然而,你若幻想着你的爱人是因有了婚外情,或者你一再地告诉自己,对方的迟归是认为你的时间、感受对他不重要,那么当对方到家时,你就会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你看,出自于愤怒和被利用的心境,就产生了另一种行为。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某甲能以关怀的心境来看这些事,而某乙却不能,反倒产生不信任和愤怒的心境?或许父母或他人曾有相同的遭遇,其采取的反应对我们造成了影响。例如,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爸爸一迟归,妈妈就必然担忧,结果就影响你用担忧的方式来看许多事情。如果你妈妈告诉你,她是如何地不信任你爸爸,那么你就有可能学会了那种模式。因此,我们的信心、态度、信念和过去的经验,都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做出相对的行为来。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和有力的因素,影响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观感,那就是我们生理状态的状况和活动方式。这包括肌肉的牵引、饮食习惯、呼吸方式、肢体活动,以及全身各种的生化作用,这对我们的心境有很大的影响。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运作是两环相扣、交互影响,也就是说一方受到外来影响,另一方就会自动地受到影响。因此,若要改变心境,就需同时改变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例如,当你的爱人、另一半或小孩快到家之前,你的生理处于舒适状态,这时他们回来晚了,你会认为他们是被交通耽搁了;但是,如果你的生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肌肉紧张、极度疲乏,或感到疼痛、血糖偏低时,你就会倾向于用负面想法的信息告诉自己。不知你可否同意,当你神清气爽或身心俱疲时,对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是不是身体好坏会自然地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和做法?是不是内心觉得做来不易或烦躁时,你的肌肉就随之绷紧?
由此可见,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是不断地交互影响,造成你心境的变化,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因此,若要能控制并引导我们的行为,就得先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境;若要控制我们的心境,就必得控制且刻意地引导自己的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就假想你在任何时刻都“能百分之百地控制”自己的心境吧!
要能够导引我们人生经验之前,先得了解是如何去体验的。人类是哺乳类,要接受和传送外界的信息,是透过一套特殊的接收器和感应器官。常人具有五种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大部分会影响我们行为的决定,主要是透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三种器官。
因此,你的内心储忆,即你对事物的体验,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个人在内心的再呈现。一个人的意识是不可能接受全部输送给他的信号,如果你连左手指的脉搏到眼跳等上千种信号都要接收,你很可能会疯掉。因此,我们的脑子曾经过滤而保留及时所需或未来用得着的资料,而有意地忽略掉其余的资料。
这种滤除过程说明了为何人类有这许多储忆。因此对同一件交通事故,两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论点,甲可能强调他所看见的,而乙却强调他所听到的,彼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他们也可能打从一开始,使用不同的生理感觉器官去储忆这件事故。例如甲有2.0的视力,而乙却视力不佳,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双方的看法迥然不同。这种差异的认识和内心储忆就会进入记忆成为新的滤除器,让这二人去体验未来。
在NLP里头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地图显示的不是确实的疆域”。在《科学与理性》一书中,柯兹柏斯基说道:“要记得地图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它所显示的不是真正的疆域,正确地说,它是根据不同用途而提供类似的疆域架构。”这句话用之于人,意思就是人的内心储忆不是事物的真像,而是经过各人独有的信心、态度、信念和称之为性格模式的过滤后,所显示的内容。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过:“任何想在真理与知识的大海里树立个人权威的人,必为众神的嘲笑声所淹没。”
既然一切事物的相貌,是透过自己内心的储忆,那么我们何不用鼓舞自己及旁人的方法,岂不比自我设限的方法好得多?如想成功地做到,那就有赖于能始终不悖地形成进取心境的记忆管理。有许多时候,你该费心注意某些事情,可别光只看到消极的一面,造成沮丧、受挫或不悦的心境,而要倾全力注意积极的一面。不论四周环境多么恶劣,用积极进取的心境来面对。
有人能成功,是因为他能始终维持进取的心境。这就是成败的差异?让我们再回想一下米切尔。发生什么,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此一事件所抱持的态度。他无畏于严重的灼伤和接踵而来的瘫痪,而找出一个能让他身处进取心境的方法。人生是好是坏,不由命运决定,而是由你的信念来决定。我们可以用积极心境来看事情,也可以用消极心境。花点时间想一想,如果你一直是处于无所不能的心境时会怎样?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共同作用,才能产生相对于行为的心境,那么当我们处于某种心境时,是什么因素支配我们有不同的行为?或许一位爱你的人会拥抱你,而另一位却仅仅告诉你,他爱你。答案就在于当我们拥有某种心境,我们的脑子就会选取可能的行为。而可选择方式的数目,就取决于我们对周遭学到的模式。例如,当某些人发怒时,必有一些特别的反应模式。譬如学父母一样地一巴掌打过去,或者参照父母商量,达成折衷的方式。这种父母的行为模式就成为储存的记忆,应用于未来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模式,用来对周遭环境形成自我的储忆。从认识的人、书本里、电视电影中,我们建立对世界表面上的以及内含的看法。在米切尔的故事中,影响他生命的一样东西,就是在他幼年时对某个人所留下的记忆,那个人是个瘸子,但却过着胜利的人生。因此米切尔效法那个典范,认为周遭环境绝不是阻挡他最终成功的障碍。
在模仿他人时,我们需要去找出是什么因素,影响某些人对周围的储忆,愿意起而行。我们也需要找出,他们是如何来储忆自己的境遇。在他们内心里,是怎么看的?怎么说的?怎么感觉的?让我再重申一次,如果在我们的心里再造与别人相同的信息,就能再造类似的结果,这就是模仿的本质。
如果你不坚持所期望的结果,那么有些外在的因素将会影响你,使你产生泄气的心境和行为。生命像条溪流,是不断地流动,如果你不主动地、有计划地掌稳自己的去向,就会随波逐流。如果你不在心理和生理的土壤中,洒下期望的种子,那么荒草便会蔓生。如果我们不坚定自己的心灵和心境,环境就会造出我们不欲见的心境来,结果可能是一场灾祸。因此,我们每天要监守心灵大门,知道自己始终不悖地处在正常心境。
别忘了,我们必须每日清除心田里的莠草。要常常怀抱乐观,如果你光看自己生命中的灰暗面,强调各种可能的困难,那你就把自己置于会滋生上述现象的心境中。例如,你是善妒的人吗?不,你不是,或许在以往你会有过嫉妒的心境和行为,然而你和嫉妒并不是一体。就因你会有过这种心境和行为,因此相信嫉妒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挟制和牵引你的行动。但是别忘了,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心境是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结果,而此两者却是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