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心靈
(2008-09-11 13:34:08)
标签:
身心灵成长杂谈心理治療 |
分类: 治療與療癒 |
===========================================================================================
灵熙儿问:
心理学的优势在于让我看到我原生家庭给我带来到行为和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和对自己更了解。心灵学的优势在于容易接触到人的本我,解除人生模式。让觉察更入深。相信有更高力量的存在,让人谦卑和臣服。
我个人的感觉,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只关注心理学,只是去处理童年伤痕和去抚慰内在孩童,修复亲密关系等功课,会在里面一直绕圈。一年半前,我经历了这个阶段。每当看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思维模式,我就会到原生家庭中去寻找未完生事件来完型(完型治疗中指的过去未完成的事件)。我发现这个方式在某些时候是有效的,但我们人的心理伤痕有很多,要做多少个完型案才能处理完呢?多数的时候,我是在用分析而不是觉察。
如果不去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理清和父母的关系,直接跳到灵修层面,那也会只是根基不稳,知道但做不到,又或者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会有重复性的行为模式。
我身边有些朋友一直心理学领域做功课,有的朋友一直在心灵学做功课(如在佛教中修行,奇迹课程等)。我个人觉得这两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有必要去了解和互相填充的。
这是我自己目前的认知,不知道德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德芬:
灵熙儿分析得太好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奇迹课程的王敬伟老师就曾经告诉我,走灵修路线的人,一定要经过心理学的过程,学会面对自己的阴影,疗愈自己的旧伤,否则就会用很多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来遮盖自己内在的黑暗。一旦被捧为大师、老师,就更难下台阶了。
我自己是觉得有些人会变得神神叨叨,不切实际,活在梦幻中,说看到光、看到神,那又如何呢?如果光不能照耀到我们内在最深处的阴影,我们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先拥抱自己、整合自己的所有面向,那么如何与神合一,与万物合一呢
举例来说,很多灵修的人排斥金钱,觉得俗气,视金钱为粪土。但是,金钱也是一种能量,灵修的人应该是尊重万事万物,不需要排除任何东西。如果修半天,一些基本务实的东西都没搞好,那如何说服其它的人加入灵修行列呢?有这种倾向的人,是否能够正视自己内在对金钱的排斥,或是有限制性的信念(金钱是肮脏的,有钱人都是不好的),而能用光和爱去转化这些?
二十一世纪的灵修,应该是与生活结合、务实的灵修。修行最好的道场就是在人间,在错综复杂、爱恨交织的人际关系中。有钱不是借口,没钱也不是理由。没钱的人,应该藉由找到内在的力量,而改变周遭的人事物,进而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证明灵性力量的无远弗届,而不是藉由灵修来逃避人世间的纷扰或责任。
另外一方面,很多人由于上了心理治疗课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看到自己内在的丑陋和不堪,深受打击,受到重伤,有的时候会变成埋怨父母的受害儿童。这个时候,灵性的力量就特别的重要。
灵性是什么?我们人都由三部分组成:身心灵。身就是身体,有形有相的。心就是情绪、意念、思想、态度等,我们能感知到的。灵,是那个无形无相,五官所无法感知的。它是我们的本质,我们真正的面貌。而且,它像空间一样,是绝对必要的。没有空间,就没有物体,因为没有空间的话物体无从存在。没有灵,我们眼睛无法看见,耳朵无法听闻。我们看不见它,因为它就是那个使我们眼睛能够作用、看见的“那个东西“。哪个东西?这实在很难说。你可以为我形容一下玫瑰的香味或是冰激凌的滋味吗?语言是如此的有限,偏偏”灵性“就是超越语言范围的。我只能说,灵性就是每个人内在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在万物之内,却又比万物都大。
所以,当你看到自己内在种种不美好的特质时,你对自己真正面目的理解和信任,就非常重要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呼求光、呼求爱,呼求宇宙意识来帮助你(其实,是去激发自己内在的宇宙意识的能量),这些正面高频的能量,很快就能将你内在那些负面低频的能量整合了,而你就还原成你原来的面目,你的本质:喜悦、和平与爱!
更深入探讨,请看下一篇超个人心理治疗大师的论述【灵性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