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秘鲁】印加文明发祥地之旅:库斯科和马丘比丘

标签:
旅游库斯科马丘比丘羊驼教堂广场印加文明 |
分类: 游学在秘鲁 |
图一:CUZCO城区一角
据说:库斯科老城的布局从天上望去宛如一只美洲豹,这点我无从考证。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破坏了该城的大部分建筑,建立起了殖民风格的库斯科城。使得古今的城区看起来古意盎然,风格独特。
在南美的任何城市,市中心必有一个中心广场,而广场边上必有一座教堂。
当然,库斯科也不例外。
拉孔帕尼亚教堂的两个尖顶直指蓝天,气势恢宏!
教堂庭院
身着名族服饰的当地人和她的羊驼。
看到它,我又想起了我可怜的羊驼一家三口!
见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fb87a0100bqam.html
-.-.-.-.-.-.-.-.-.-.-.-.-.-.-.-.-.-.-.-.-.-.-.-.-.-.-.-.-.-.-.-.-.-.-.-
马丘比丘(Machupichu)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中城市”。考古学家根据仅存的史料和发现的文物推测,马丘比丘大约是在公元15世纪时在印加王帕查库蒂统治时期建立的。整个城市建立在一座山峰的顶端,四周群山环列,形成天然屏障,将马丘比丘围在当中。如此险峻的地理位置令马丘比丘躲过了西班牙殖民者的侵扰,却也让后世的考古学家们难寻其踪迹。直到1911年前,美国耶鲁大学的宾格教授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这座半掩于荒草中的城池。当时这个发现是个轰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用二月刊的整刊篇幅来报道这个发现。
马丘比丘中的房屋、庙宇、祭台等完全由石头建造而成。城市规划严谨,神庙区、军事区、墓园区和监狱区划分规整。
这里的天气永远是晴雨不定,我们抵达马丘比丘时还是艳阳高照,但没多久就阴了天。
丰沛的降雨使马丘比丘终年笼罩在一片水汽之中,群山之间薄薄的云雾也为马丘比丘披上了一件神秘外衣。
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这些梯田有规律地分布在城市周围,随着地势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每块梯田宽度不过三米,最窄的甚至不足一米,在地势特别险峻的区域,梯田几乎垂直分布在山体上。令人不得不感叹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和巧妙的造田技术。
在马丘比丘转一圈下来,你会为古代印加工匠们鬼斧神工般的建筑技艺深深震撼。
这里的所有建筑物都不用灰浆,石块无论大小却能精确巧妙的紧紧咬合在一起,在没有铁器和运输工具落后的年代,印加人用什么东西切割这些硕大无比、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料,又如何将它们运至高地,并且使这些建筑在数百年间历经地震山洪而岿然不动,这些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最后,以这只可爱的羊驼做为我“游学秘鲁”系列博文的结尾。
希望能再有机会回南美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