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奴才,奴才得势往往更具有杀伤力,历史上,奴才欺主不乏其例。
   
贾政就是被看大门的奴才李十儿在软肋上狠狠地“踹”了一脚,差一点“踹”成半身不遂。在红学人眼里,贾政即假正经之意,在我看来,贾政是一高级庸官。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载:“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江西粮道。”历来掌管漕粮事务的粮道是个肥差,吃一口肥得嘴角都流油,惹得官吏们趋之若鹜。但此番贾政“只有一心作好官”,对“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这些弊端”早有耳闻,一到地儿,便发了“红头文件”,警告“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贾政这一招果然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胥吏畏惧,州县馈送一概不受。历来是当官的吃肉、走狗啃骨头,贾政什么都“不吃”,随从奴才们自然也就没得吃了,于是在李十儿窜笼下,打鼓的、站班的、抬轿的、放炮的、吹号的不是怠工就是罢工,给贾政颜色看,到了这般田地时,贾政还不明就里,足见其“古朴忠厚”是何等窝囊的主儿。
   
贾政无奈,问起缘由,李十儿着实给贾政上了一堂大课。狡黠而老到的李十儿先是吓唬主子一番:节度使要过生日,别的府道老爷都上千上万的送了,老爷你送多少?节度使参奏百事,“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言外之意,你要是不送就可能被节度使参了,要是想送,就得放手收钱。接着,李十儿说出来“掏心窝子话”:“
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哪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糊口。”可以说李十儿即是个“心理学家”,又是个游说高手,善于做思想工作,经他这一忽悠,贾政几乎是无可辩驳了。李十儿见开导工作见效,马上“踹”出了致命的一脚,你说你想做清官,老百姓看到的却是“凡有新到任的老爷,告示出的愈厉害,愈是想钱的法儿。州县害怕了,好多多的送银子。”你说你不“猫鼠同眠”,但里里外外人“都说老爷是做外任的,自然弄了钱藏着自用”,吃独食,没有大家的份儿,倘若有个大事小情,谁肯帮你?你念叨的那几位清官,不都犯事了吗,而你说的不好的人却是“如今升的升,迁的迁。”李十儿这会把腐败现象说成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直接告诫主子,一是你做清官,没人相信你在做清官,二是做清官的结果是被孤立,或者被排斥和打击。贾政经李十儿这一番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开导,真的改变了立场:“我是要保性命的,闹出来不与我相干。”只这一句话,贾政就已经赤裸裸地站在李十儿的战壕里,成战友,但我想,让李十儿把贾政拉进一个战壕的主要原因不是李十儿的三寸不烂之舌,而是活生生的腐败现实。
   
现在看来,李十儿一招把贾政拉下水,其实很轻松,只是一次谈话。有时,人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去教育人感化人,其结果往往是不堪一击,现实中的一件事例就可以让说教者哑然失色。贾政放了大眼汤,李十儿便如鱼得水,对贾政连哄带骗,对外作威作福,瞒着贾政弄钱,不多几时,李十儿等一干人的“小老婆子们便金头银面的妆扮起来了。”足见李十儿们敛财大有收获,而贾政名却落得个“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罪名被参,着降三级。
   
贪婪之人看见他人的钱就想着收入囊中,看见美女就想着上人家的床,贾政坏事于李十儿,没有“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怨不得谁。古往今来,有些庸官与贾政别无二致,身边一群李十儿鞍前马后绕着,极尽吹捧出损招之能事,在庸官看来,事业是国家的,干好干坏都一样,能奈我何?倒是李十儿们那样的奴才不能少,有之,方可进项多多,闹得里里外外和谐,这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