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世界语的文件
标签:
杂谈 |
分类: ESPERANTO |
教育部关于世界语的文件
1963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公函,通知全国高等院校凡有条件者可在外文系开设世界语第二外语课,其他系科可开选修课,以培养世界语干部。通知全文如下:
“我国对外活动和国际宣传工作急需一批政治上可靠的通晓世界语的干部。目前国内掌握世界语的人才很少,而且多是老一辈的专家,年龄较大,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新生力量。
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它是综合日尔曼语和罗曼语的优点而成的,语法简明、规范,较易学习。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已有许多人掌握了世界语;建立了世界语的国际组织,并经常有国际性活动;用世界语出版的刊物已有一百余种。对于这个领域的活动,我们必须准备条件,积极参加。
根据世界语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在高等学校外文系开设第二外语、在其他系科开加选课程的办法培养干部,比较合适。预计每周学习二、三小时,学习二年即可达到用世界语从事普通会话和翻译的水平。
根据国家需要和学校现有师资条件,我部希望下列学校从下学年开始,在有关系的高年级开设世界语课程,并建议选修人数如下:
北京大学外文各系40人;人民大学新闻系30人;北京外语学院20人;北京邮电学院20人;中央民族学院20人;上海外语学院20人;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20人;四川大学外文系20人;厦门大学外文系20人;复旦大学外文系20人;西安外语学院10人;华中师范学院外文系20人;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20人。
由于我们过去没有注意到世界语人才的需要,没有提倡过开世界语课程,一般学生对世界语可能缺少了解,各校应向学生适当进行宣传解释,说明学好世界语,掌握一门备用工具, 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动员学生选修;但要坚持自愿原则,不愿选修的,不要勉强。并要设法做到在上列建议选修人数中,政治上适于做外事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请各校根据以上要求,尽速安排,并请将教师情况、选修人数于10月份向部写一简要报告。
目前能够教授世界语的教师很少,并大都担负着其他工作。请有关学校适当安排,尽可能减免他们所担负的工作,使其能集中力量教好世界语。
世界语课所用教材,今年暂由教师自行编选使用,今后将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组织力量编选供给。有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可与该会直接联系。”
同年11月,教育部又下令从全国11所大学调来一批教师参加培训,半年后回原校开课。
我国教育部积极扶持世界语,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几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世界语杂志如《世界语》、《一月间》、《世界语先驱报》和一些国家世界语组织的会刊,如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通讯》、克罗地亚的《时间》、 加拿大的《光明》、奥地利的《世界语博物馆通讯》、瑞典的《世界》、伊朗的《青年》等 杂志都转载了我国教育部1982年的通知内容并发表评论。国际世协机关刊《世界语》1983年第3期刊登了该刊编辑的评论性文章,作者认为,“北京的决定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对世界语的推广也将产生影响。”许多外国世界语者也纷纷来信, 赞扬我国教育部的决定,认为这给各国树立了榜样。
(以上资料大部分取材于《中国世界语简史》一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