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踪恩施的古代诗文名家

(2009-09-17 09:17:27)
分类: 红尚之都

留踪恩施的古代诗文名家

邓斌

http://www.tgjjw.com/image/2805.jpg

http://www.hb.chinanews.com.cn/news/2007/2007-07-28/_1185588382_2.jpg

 

资料图片:1、恩施地图2、恩施山城

自唐到清,不少古代诗文名家曾写下与恩施有关的大量诗词歌赋。唐诗人李白、杜甫等曾涉足恩施境内的山水,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还根据巴人盛唱“竹枝词”的风俗,借用这种格调创作了大量《竹枝词》诗歌。北宋名相寇准青年时代曾出任巴东县令,其传世诗作有一半左右产生于巴东。苏轼、苏辙、黄庭坚以及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寄情恩施,写下了歌咏恩施自然景观的不朽诗作。明末清初,文安之、严守升等汉族诗人流徙于今鹤峰、巴东一带,亦口吟笔录了许多感怀恩施的诗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顾彩曾应容美土司司主田舜年之邀,赴容美(今鹤峰县境)游历五个多月,写成一部诗文俱佳的《容美纪游》,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艺术佳制与历史图景。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后,有不少流官在恩施境内留下他们的酬唱之作。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57岁的大诗人李白因永王私自东巡一案受到牵累,被肃宗降罪流放夜郎(今贵州一带)。据说李白流放途中曾在月明之夜登上今恩施市清江之畔的碧波峰,在碧波峰上对月抒怀,浩叹古今,写下了七言排律《把酒问月》的千古名篇。至今,碧波峰上尚有前人建修过问月亭的遗迹,成为恩施市区一道蔚为壮观的人文图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全诗面对不老的一轮明月,追思古人今人流水一般地来来去去,其感情基调是消沉的,然其联想是丰富而独特的,充溢着浪漫主义的奇思壮采。

大诗人杜甫一生几度穿过长江三峡。他曾漂徙在巴东境内的长江北岸,建草堂于西溪作为临时居所,西溪即今西口,在神农溪与长江合流处。杜甫写过不少吟咏长江三峡的诗作,他的七言律诗《西溪》正是他旅居巴东“怀抱江村在野牙”的明证。“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冬来纯绿松杉树,春到间红桃李花”,诗人视觉中的景观是恬美的,新奇的,但恬美新奇的自然之态焉能掩饰他内心深处忧国忧民的无限伤痛与无限企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歌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煞江楼病使君。这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竹枝词》。词中明确指出“竹枝词”乃“蛮儿巴女”齐唱之曲。这种“武陵夷俚悉歌之的“竹枝词经诗人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人整理推介,极大地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唐诗人的《竹枝词》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描绘当年土家族聚居区民风民俗的生动画卷,如顾况的“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刘禹锡的“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等等。可以说,唐宋时期的不少大诗人就是用《竹枝词》与“蛮儿巴女”联谊,使汉土文化、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形成了互补的格局。

宋代名相寇准青年时代曾出任巴东县令,据说他来巴东时年仅19岁,其传世诗作有一半左右写于巴东。如他的《巴东县斋秋书》:“讼庭秋日静,琴鹤一长闲。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还。以景画情,因情绘景,酣畅淋漓地道出了峡江地域秋色的明丽斑斓,也道出了自己踌躇满志的政治抱负。现今,寇公秋风亭仍是巴东极其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新建的寇准碑林更是招引游人瞩目凝思,受到强烈的文化陶冶。此外,北宋名家苏轼、苏辙、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等皆寄情恩施写下了不朽诗作。

清康熙43年(公元1704年),与大戏剧家孔尚任交往颇深的清初诗人顾彩应容美土司田舜年邀请,赴容美土司住了五个多月。他们这一段带有传奇色彩的交往,堪称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友好的典范,它推动了土家族与汉族的团结友爱和共同进步。

顾彩在容美逗留期间,受到田舜年极高的礼遇。田舜年不仅派人把他从枝江接到容美,还亲自前往宜沙别墅(今湖南石门县泥市镇)迎候。顾彩十分欣慰地看到四十出大型连台戏《桃花扇》在容美移植成功并广为上演。田舜年陪伴顾彩游历了南府、中府、平山爵府和二行府,任其饱览容美的山川风物与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建筑。他们连骑游览胜景,听歌月上中天,夜作东山弈,朝谈细柳兵,隔岭篇章相应答,入席咂酒和山珍,相互酬唱赋诗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顾彩每到一处均用诗文记录行程,绘景抒情,后将逐日记载的诗文撰成洋洋洒洒五万余言并含有诗歌九十多首的一部《容美纪游》。

《容美纪游》一书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容美地区幽僻迷闷、凶险斑斓的山光水色与气候特征,形象地展示出了诗人旅途之艰危,见闻之新奇;较全面地记述了当时容美土司的社会形态,第一次向外地系统介绍容美土司的“兵、刑、礼、乐”制度,第一次宏观展示土家人艰苦创业、不畏强暴、知礼好客、崇尚文明和意识开放的民族精神。顾彩的容美之行,是他与孔尚任、与田舜年共同谱写的一曲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友好往来的动人诗章,对三百年后的今天该怎样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与现实意义。

 

 

邓斌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现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巴文化研究所所长。
    1988
年开始文学创作与文艺理论研究,在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500余篇,近300万字。曾获第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湖北省文化精品生产突出贡献奖及30多项报刊作品奖。著有《凉月》(散文选)、《雨巷》(中短篇小说选)、《远去的诗魂》(文艺理论专著)、《邓斌评论集》等。主编和参与主编《春天的絮语》、《世纪丰碑》、《苍山童谣》、《鹤鸣苍山》、《中国恩施》、《龙船调的故乡》、《白虎文丛》(12卷本)等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