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疆库车-克孜尔石窟珍贵壁画

(2017-09-13 20:23:52)
标签:

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

龟兹石窟

莫高窟

旅游

分类: 感悟人生
http://s13/mw690/001DODOmzy7ebro2c6o8c&690

参观克孜尔石窟,让人大大惊喜的原因是,居然可以拍照!

进入参观区域前,景区保安要求游人寄存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这个与敦煌莫高窟等地不同,在莫高窟,游人可以带相机(包括智能手机),但每个洞窟都有专职保安,虎视眈眈,禁止任何拍照的动作。因为已经经历过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等多个洞窟景区,对于克孜尔景区保安的这样要求我已经习惯了。

克孜尔石窟禁止游人带入相机,但未禁止带智能手机——不过,一开始我也没有敢做照相的动作哦。令人诧异的是,解说员在看到一起参观的游人中有人举起手机作拍照状时,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反而主动说:拍照可以,但绝对不能打闪光灯,以保护洞窟内的壁画文物。真的吗?怎么可能?在得到解说员肯定的回答后,我大喜过望——洞窟内的壁画和泥塑文物我已经看到过很多很多了,甚至大同小异,但是,看官,你可能还没有看到吧?想看吗?

单从洞窟外部环境估计你已经看到,无论是南疆的克孜尔石窟,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其实非常相似。所以,这篇博文的珍贵之处,就是在下面的内容中,有实际拍摄的真货——克孜尔石窟壁画——感谢菩萨!

让我们调整呼吸,继续吧!


龟兹的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包括6个主要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托乎拉克埃石窟。其中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建造最早的,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有编号的洞窟达 236个。龟兹石窟在伊斯兰教征服西域后被埋没于荒沙蔓草之中近千年,直至被后人所发现。

克孜尔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德国日本等国探险队的严重破坏,不完全估计仅德国人就挖走壁画约500多平方米,在切割运输的过程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受损毁。 霍旭初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盗劫问题》中称: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馆长到克孜尔石窟来参观。一进石窟,看到壁画被挖的惨状,她用英语说了一句“可耻”。就是在当时,哥伦·威德尔也是坚决反对挖壁画的,洛普克坚持要挖,为这一问题,两个人差一点断绝了友谊。哥伦·威德尔认为,文物是坚决不能离开母体的。

以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石窟典型代表,它保存有早期壁画的洞窟和大像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巴米羊,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公元四世纪初叶。早期洞窟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年左右。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尔千佛洞167号石窟的窟顶共有七层,被学术界称为七层复斗顶,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洞窟。克孜尔石窟壁画大致分为佛教故事画,佛经叙事画,佛教人物画,以及龟兹西域的山水、飞天像等。克孜尔石窟类型可分为支提窟、讲经窟、毗诃罗窟、仓库窟等六种类型,还有149个未定型窟。龟兹石窟在本地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因素,逐渐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龟兹石窟艺术模式。在传承佛教文化、模仿印度支提窟的同时,根据本地岩石酥松易于坍塌的特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是佛教理念和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雕塑在龟兹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千年历史沧桑、宗教易宗过程中遭到严重毁坏。

从残存部分的塑像中,不仅可以看到早期受印度犍陀罗和秣兔罗雕塑艺术的影响,而且从中也可见其雕塑艺术的自身发展进程,逐步揉合本地区、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浓郁的龟兹风格。克孜尔新1窟内残存的泥塑彩绘涅槃佛像是新疆境内现存唯一的涅槃像:库木吐喇新1窟内的泥塑彩绘坐佛像是新疆境内现存唯一完整的坐佛像。龟兹石窟中大量的壁画题材主要有佛本生、因缘、本行、譬喻和供养故事等。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的龟兹地方特色。主要反映说一切有部的小乘佛思想。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许多故事题材在数量上居国内石窟之冠, 有些题材不见于国内外其它石窟,龟兹石窟壁画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将一个个佛经故事绘在以山峦围成的菱形格内,一个故事多以一个或两个典型画面来表现。以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壁画为例,尤以券顶菱格式经画为典型,壁画的内容以表现小乘教派深山苦修的教义为宗旨。这种菱格式构图既有佛教教义的象征性,又有画面布局的合理性。菱格画的独创性、多样性及其构图布局的繁密和一体性,成为佛教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铁线描和凹凸晕染等技法的运用也是龟兹石窟艺术模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http://s13/bmiddle/001DODOmzy7ebrnPr4gac&690
http://s12/mw690/001DODOmzy7ebrnU6156b&690
http://s11/mw690/001DODOmzy7ebrnZfqWaa&690
http://s2/mw690/001DODOmzy7ebro5OHD11&690
http://s7/bmiddle/001DODOmzy7ebrodRuCb6&690
石窟墙上的凿洞,是建造者为了固定外加的泥塑等而开凿的。
这幅画,想不想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千年前中国就有了。
画面上的蓝光,是解说员手持的电筒造成的。
    这个画面的正面台上,原本是有供供奉的泥塑菩萨的。在这个中间柱子的后面,是卧佛的位置,卧佛代表着涅槃。

    看到上面这幅画中的黑框了吗?这是盗取者留下的,本来要把这个区域剥离带走的,不知何故,留了下来,变成了罪证。


    下面几幅画,是早期研究者临摹的壁画,现在陈列在一些生活洞窟中。在早期临摹者中,需要提到著名的人物张大千。张曾经在石窟内居住长达一年,临摹了很多壁画传世。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发现洞窟内壁画的下面,常常还有壁画。年代久远,石窟经常会易主,改变供养人。新的供养人有时会请工匠重新粉刷石窟,绘上新时代的新的佛教故事。在某些洞窟中,甚至会上下几百年,覆盖了好几层。于是,张竟然在临摹了前面的壁画后,铲去面上一层,继续临摹下面一层,造成一些石窟壁画的严重毁坏。——这是不是说,内行人的破坏力比外行还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