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人生 |
几亿年前, 桂林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带來的沉淀物以钙质为主, 从而形成了石灰岩。二、三千万年前,地壳发生“燕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把广西掀起,形成了包括桂林在内的山峰和盆地。石灰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看似坚硬, 却很容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 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随水流走。天长日久, 裂缝和小孔溶成大大小小的奇洞.
洞顶缝隙中渗下的水中含有从别处带來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很不稳定,一出缝隙,压力变小,温度升高,就又还原成碳酸钙沉淀下來。经过千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如冰锥一般的石钟乳。滴滴到地面,就生成石笋,石笋和石钟乳最终连接到一起,就变成了石柱、石花、石幔。高温地区的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上雨多,这就使含二氧化碳的水量大大增多。桂林正是温湿多雨地区,因此石灰岩溶解速度快,这种溶解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作“岩溶”。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与此相似,由於国外很早就研究这个高原,人們就把岩溶称为“喀斯特”。
1) 标准地质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资料]
喀斯特地貌: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过去中国亦曾用过“岩溶地貌”一词。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广东则有英德英西峰林,怀集桥头镇燕子岩、肇庆七星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