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北宋时吴越王为镇钱塘潮而建。塔有七面八级,高59.89米,雄伟壮丽,登塔俯瞰,钱塘风光尽收眼底。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称之由来历来说法不一。
一曰:取诸佛教典籍《本业璎珞经》中之“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争,竟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二曰:取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四方;
三曰:民间流传着“六和镇江”的故事,说的是古时钱塘江里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龙王,经常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附近人民怨声载道。见此情景,有个渔民的儿子六和挺身而出,发誓要学精卫填海的样子,用石头填满钱塘江,不让龙王再危害人间。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
关于六和塔取名的其他传说还有一些。
进得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文化公园,走上台阶,除了巍峨耸立的六合塔外,首先吸引眼球的却是关于“六和镇江”传说的六和雕塑。只听游客说:那不是“哪咤”吗?近前细看,才知是很像“哪咤”的“六和”,先入为主,游人会先记下了“六和塔乃纪念‘六和镇江’”的印象。在后来的参观中,我才知道了关于六和塔命名的其他说法。
想来,有点不悦。其实,从文化的角度看,六和塔的命名以佛教或道教说法为上品,而那个貌似“哪吒”的“六和镇江”,毕竟只是虚构的“神话传说”,用来满足小游客的兴趣还勉强可以。如此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似乎不妥,肤浅了许多。于是,联想起早年参观曲阜孔庙的感受。遂有此文,为太一般的旅游文化感慨一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