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千年佛塔--西安大雁塔

(2014-10-01 08:47:29)
标签:

佛学

西安大雁塔

慈恩寺

玄奘法师

文化底蕴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在唐永徽三年(652年),为安全贮藏他从西域带回的佛经、佛像和舍利,经上奏唐高宗恩准后建造的。玄奘仿西域窣堵波式造型,亲自设计并主持施工,建起一座5层砖塔。因砖表土心,仅存几十年便损坏了。唐长安年间(701--704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建,增至10层。后遭战乱破坏,遗存7层。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次修葺,形成了今日大雁塔的造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对大地震破坏的进行修饰。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政府对大雁塔进行整修,根治了塔的倾斜问题。2012年国家文物局把大雁塔列入世界遗产申报名单,又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做了大量的整治工作。2014年6月22日大雁塔申遗成功。至此,大雁塔不仅享有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美誉,而且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ttp://s4/mw690/001DNXFPzy6MoY6WWNZ13&690

http://s5/mw690/001DNXFPzy6MoYHogled4&690

http://s10/mw690/001DNXFPzy6MoZi5zy929&690


http://s5/mw690/001DNXFPzy6MrCQluiE94&690

 

 大雁塔是我国楼阁式砖塔优秀典型,外观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米,通高为64.7米,塔内外均作7层,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坚固异常,是古代印度“窣堵波”式建筑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融合的重要范例。整个建筑高大雄伟,浑然一体,造型简洁美观,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塔底层四面门洞,半月牙形的门楣上有极其精美的阴线刻画,佛陀、菩萨等人物像,神形兼备,衣饰飘逸流畅。尤其是西门楣上的阿弥陀佛说法殿堂图,更是刻画入微,比例准确,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具有典型的唐代风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塔底层南门劵门两侧的碑龛里,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译诸经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均系初唐大书法家诸遂良手笔,极具书法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珍贵碑石。

  http://s4/mw690/001DNXFPzy6MpyAAi3N53&690

 http://s11/mw690/001DNXFPzy6MrD35fu26a&690

http://s8/mw690/001DNXFPzy6MpsuDZpt87&690


http://s1/mw690/001DNXFPzy6MpuFSElq30&690

 

 

 大雁塔所在的寺院叫慈恩寺,是唐代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比大雁塔早4年,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报慈母恩德建造的,故名“慈恩寺”。慈恩寺建在隋无漏寺旧址上,地处唐长安城风景秀丽的晋昌坊,这里远望终南山峰,近邻曲江、杏园、游乐园等名胜,清澈的曲江池水从寺前潺潺流过,组成一幅花卉环周、烟水明媚的动人画面。寺内苍松翠柏,修竹白莲,金菊垂柳,清池曲径;殿堂金佛趺坐,幢幡高悬,红鱼青磬,香烟缭绕。慈恩寺当初规模宏大,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面积近400亩,占晋昌坊面积一半,为现今慈恩寺面积的5倍多。据史书记载,当时寺院建筑有翻经院、元果院、太真院、西塔院和南池、碑屋、东楼、戏场等,有300多僧人常住,50多翻译家辅助玄奘译经,有许多能工巧匠塑造精美佛像,著名画家吴道子、尹琳、阎立本、王维等作品庄严殿堂,充分反映出“贞观之治”的文化风貌。

 
http://s13/mw690/001DNXFPzy6MpAvfTTC8c&690

http://s15/mw690/001DNXFPzy6MpzdkX5Y6e&690

http://s11/mw690/001DNXFPzy6MpzprGxs5a&690

http://s13/mw690/001DNXFPzy6Mpzw70y8ec&690
 http://s4/mw690/001DNXFPzy6MqaHssw343&690

 


    慈恩寺塔又叫大雁塔的原由,据说与印度佛教故事有关。传说,有一菩萨化身为雁,舍身布施,后人葬以建塔,故称“雁塔”。另一种说法是,印度佛教分大乘、小乘两派,小乘吃荤,大乘吃素。一天,小乘寺做饭僧侣因无肉仰天长叹,忽然一群大雁飞来,头雁坠地而死,意在让食其肉。小乘众僧大为吃惊,以为菩萨显圣,即改信大乘,并在大雁坠落之处筑高塔一座取名“雁塔”。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了游学时听到僧人讲的埋燕造塔传说,认为这是最可信的雁塔由来。

 

http://s4/mw690/001DNXFPzy6MpJE8MNRb3&690

 

         

          唐中宗神龙年间,新及第进士在大雁塔有题名风俗。相传,一名新取进士心血来潮,把自己名字刻在雁塔下,此举逐渐引起世人仿效,进而受到皇家推崇,演绎为“雁塔题名”。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到曲江杏园参加“探花宴”,皇帝在幕后观看。宴后再一起到慈恩寺塔下题名留念,并推善书者记之。日后如有人当上将相,则改用红笔书写。“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就成为士子炫耀功名、风流得意之事。当年27岁的白居易一举及第,在雁塔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刘沧也写下一首《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此诗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视为莫大的荣誉。久而久之,“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非常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现在大雁塔底层南门洞壁两侧还镶嵌多通“雁塔题名”石刻。有人云:“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http://s7/mw690/001DNXFPzy6MpLWHoWO46&690

http://s13/mw690/001DNXFPzy6MpLWSCDi6c&690

http://s15/mw690/001DNXFPzy6MpLX2Rrw7e&690

   

     大雁塔与唐诗有不解之缘,除“雁塔题名”外,还有著名的“雁塔诗会”。早在慈恩寺建成初期,时为太子的唐高宗李治就率百官亲临寺院赋诗,当上皇帝后又赋诗《谒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唐中宗时,专置修文馆,招纳文人雅士,往往随驾游宴。每逢重阳节,皇帝都要登塔远眺,吟诗作赋,学士们纷纷唱和,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登临大雁塔赋诗抒怀的的诗人多达数百人,留下近千首佳作。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杜甫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这首诗中,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大雁塔雄姿,抒发感怀。诗曰: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无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天宝三年(744年)进士,曾任安西节度判官等职,在《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中写道: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http://s1/mw690/001DNXFPzy6MqjQSh9u40&690

 

http://s13/mw690/001DNXFPzy6MpK5O0gY5c&690


 

http://s5/mw690/001DNXFPzy6MpJPpi8Q74&690

 

         

          唐朝慈恩寺,曾是帝王卿相、文人墨客登塔赋诗的重要题材,流传下来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我最赞赏的有章八元的《题慈恩寺塔》。章八元是严维的弟子,诗赋精绝,人称“章才子”。当年,元稹、白居易到慈恩寺游览,见此诗篇,吟咏良久,赞叹道:“不意严维出此高第,名下果无虚士也。”其诗写景状物,功夫独到,令人爱不释手。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城满春树雨蒙蒙。

 

http://s13/mw690/001DNXFPzy6MrFfR2qM6c&690

http://s16/mw690/001DNXFPzy6MrFgShj1cf&690

 

         

          大雁塔因玄奘而名扬天下。玄奘既是唐代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法门领袖,民族脊梁”。唐贞观三年(629年),29岁的玄奘只身从长安出发,前往古印度游学,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归长安,往返17年,途经182个国家,行程5万里,带回657部佛经、8尊佛像和大量佛舍利。回国后倾注全部心血,译佛经75部,共1335卷,并把中国哲学名著《老子》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大雁塔是玄奘设计建造的,曾奉旨任慈恩寺上座,主持翻译佛经,宣讲、弘扬唯识教义,长达11年,使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慈恩宗)的祖庭,慈恩寺译场成为唐代三大著名译场之首,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创立的佛教唯识宗东传日本、朝鲜等国,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亚和南亚各国的古代历史地理和考古留下了宝贵资料。

 

http://s2/mw690/001DNXFPzy6MrDOGdl701&690


http://s5/mw690/001DNXFPzy6Mq9Q5Mqwa4&690

 

 http://s9/mw690/001DNXFPzy6Mqa9WUI088&690

   

   为弘扬玄奘的精神和功绩,1996年在大雁塔北院动工修建“玄奘三藏院”,2000年竣工,建成光明堂、大遍觉堂和般若堂,占地面积1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将玄奘法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光明堂展示的是从大师出生到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时期”。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时期”。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堂内供奉着玄奘坐像和玄奘一份顶骨舍利。

 

http://s1/mw690/001DNXFPzy6MqasPNV600&690

http://s11/mw690/001DNXFPzy6MrDNLBa27a&690

http://s3/mw690/001DNXFPzy6MrDO3YAyb2&690

http://s11/mw690/001DNXFPzy6MrDY1d2i5a&690

 

http://s10/mw690/001DNXFPzy6MrDT7WcN19&690

   

    今日的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象征,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同时,仍然是人们登临赋诗的理想之地。诗人葛佳映曾写了一首题为《大雁塔》的诗,无限深情地咏诵玄奘法师的伟大功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转载如下,与博友们共赏。

 

这哪里是名扬中外的浮屠,

这明明是坐化后的法师玄奘。

我这个不信佛的也要向你一躬,

怀着当年唐人的那般钦仰。

 

你盘腿打坐,仍在沉思默想,

滑过塔顶的白云是你活跃的思想。

一领土黄的袈裟难掩炽烈的热望,

身前身后你都在捕捉你的信仰之光。

 

你顺着阶阶木梯盘旋而上,

仿佛穿行在你那九曲热肠;

我临风站在七层之上的窗口,

变成你的瞳仁,向那西方眺望。

 

我仿佛看到大雁塔向西艰难跋涉,

跋涉在泯灭于天际的丝绸路上。

白沙红日,雪高烟低,虎吟林啸,

不是用法术,是用信念一一抵挡。

 

信仰使你蔑视万重关山险隘,

行尸走肉只能用神把你想象。

虽然也曾被迷离的蜃楼幻境欺骗,

但最后你还是到达了佛光灿烂的地方。

 

玄奘似的大雁塔哦,你应该骄傲,

因为是玄奘用灵魂给你设计的图样;

大雁塔似的玄奘哦,你是幸福的,

一生孜孜追求终于实现了理想。


http://s9/mw690/001DNXFPzy6MrF11sda48&690

 

http://s12/mw690/001DNXFPzy6MrF4FEyTab&690

http://s3/mw690/001DNXFPzy6MrFfsll82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